Media

2018年4月

i.shop p.42 – 45

闖科研聖地   校長老師體驗矽谷教育科技

http://i.shop.pccw.com/article/detail/hkte_workshop/9904

 

2018年3月27日 (星期二)
#1285 eKids P.3 – 6

參觀科技巨頭 老師分享教育心得

改變、創新和科技予人感覺可望而不可及,為此有教育團體舉辦參觀交流團,到訪美國頂尖科技機構及實驗學校,早前隨團老師們更舉辦分享會,講解當中所見所聞……

https://www.pcmarket.com.hk/2018/03/27/%E3%80%901285-ekids%E3%80%91%E5%8F%83%E8%A7%80%E7%A7%91%E6%8A%80%E5%B7%A8%E9%A0%AD%E3%80%80%E8%80%81%E5%B8%AB%E5%88%86%E4%BA%AB%E6%95%99%E8%82%B2%E5%BF%83%E5%BE%97/

 

2018年28日 (星期三)
am730 方兄未哎: 方保僑

矽谷電子學習之旅(下)

今次「矽谷電子學習之旅」,另一個重要目的,是參觀Google的總部,瞭解Google for Education的運作方式,如何更有效地套入香港的教育系統上。眾所周知,Google在很多方面已經投入教學應用,例如用Google Drive作儲存檔案及網頁寄存、Google Doc應用於各種文書處理及YouTube應用於活動教學等,但除了應用,理解應用科技背後的理念同樣重要。
傳統教育的方法及理念,在近十年不斷被顛覆性的概念及科技所挑戰,現時我們教導下一代的知識,是否在他們長大成人投入社會之後,仍然適用?十多年後的社會又會變成怎樣,這一切我們都無從估計。

Google的理念正是為我們下一代作好準備,希望大家可以用創新思維改變世界,令未來的社會更適合要投入社會的年輕人。在Google總部內,整團三十多位教育工作者,不斷討論該如何改變現今的教育,如何令香港教育做得更好。

傳統的香港教育,多年仍然是困在一個框框內,久久未能衝破,今次到矽谷取經,只是香港教育界踏出的一小步,希望經過這次體驗,教育界的創意和革新會不斷開花,令香港的教育作出前所未有的改變,而且變得更好,讓學生可以開心上學去,為香港未來發展打好重要根基。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E7%A7%91%E6%8A%80/%E7%9F%BD%E8%B0%B7%E9%9B%BB%E5%AD%90%E5%AD%B8%E7%BF%92%E4%B9%8B%E6%97%85%E4%B8%8B-117167

 

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信報財經新聞 「科網人語」

走訪矽谷科企獲益多 (方保僑)

透過由電子學習聯盟及HKT education主辦的「矽谷電子教學之旅」,得以走訪幾間在矽谷扎根的跨國資訊科技企業。(方保僑提供相片)

一談到資訊科技,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門很專業及前衞的行業,其實由電子科技到資訊科技,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上星期我參加由電子學習聯盟及HKT education主辦的「矽谷電子教學之旅」,帶領幾十位香港的教育工作者,走訪幾間在矽谷扎根的跨國資訊科技企業,究竟這些企業在資訊科技界擁有怎樣的地位?

1968年成立的Intel於今年慶祝50周年,在全球的地位絕對是舉足輕重,不要以為Intel只會生產CPU晶片,原來該公司也在不同範疇大力投入發展,亦在推動資訊教育及其他科技方面,例如5G、VR、AR、IoT等擔當重要角色。

1984年開業的Cisco Systems已有34年歷史,主力生產網絡硬件,具有領導地位,而且在資訊保安方面地位甚高。Cisco就好像一間公司裏面的技術支援一樣,無時無刻都在提供有用的資訊,作風非常踏實。

香港落後甚遠
1998年誕生的Google不經不覺已20歲,主力發展互聯網相關產品,計有網上廣告、互聯網搜尋器、手機作業系統及互聯網瀏覽器等,現已成為科網巨人。Google的產品較為虛擬,公司的概念也較為理想及抽象化,畢竟要帶領互聯網向前邁進,便要比其他公司走得更加快,投入更加多。

今次旅程,遺憾的地方是還有很多公司未能深入拜訪,例如2004年創立的Facebook,以及2011年成立、總部位於洛杉磯的Snapchat,這些公司代表着科技界不同的年代,在業界有不同的角色。

政府經常說要把香港變成亞洲的矽谷,但是看看我們科技界的歷史及發展,是否還有一大段距離?

Google 的產品較為虛擬,公司概念也較為理想及抽象化。(方保僑提供相片)

本文作者方保僑為香港互動市務商會會長,為《信報》撰寫專欄「科網人語」

http://startupbeat.hkej.com/?p=56126

 

2018年27日 (星期二)
am730 方兄未哎: 方保僑

矽谷電子學習之旅(上)

今年農曆新年假期還未結束,我便跟隨一班校長及老師,出發到美國三藩市參與「矽谷電子學習之旅」,主辦單位包括HKT Education及電子學習聯盟,而教育局亦有派員一同到美國。

第1站是參觀Intel總部,今年剛巧是Intel五十周年紀念,我們隨即參觀Intel Museum,瞭解它的發展史。其實,Intel不遺餘力地推動在很多項目上,電子學習是其中一個。Intel雖然以生產CPU為主,但經常會帶頭推動新科技發展,例如今年在南韓冬奧展示5G技術,在教學應用上利用VR及AR,近年又積極研究及發展無人機技術,嘗試取代極不環保的煙花表演等。

之後我們參觀了Cisco的辦公室,包括於2012年被Cisco收購的三藩巿Meraki辦公大樓及Santa Clara的Cisco總部。Cisco是全球最大的網絡儀器生產商,不論大學、中學及小學,都有很多企業用戶使用。一整天的活動中,除了可以讓老師們多認識一點新技術及網絡保安問題外,Cisco甚至邀請我們到Santa Clara University參觀,大學的資訊保安主管也很友善地介紹大學內的資訊項目及問題,讓香港的教育界成員對美國大學的資訊科技有更透徹的瞭解。

# 方兄未哎: 方保僑
https://www.am730.com.hk/column/share/117014

 

2017年5月16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Smart World

開放路面數據 邁向智慧城市

上星期,中環有44年歷史的美利道多層停車場正式結業,尖沙咀、佐敦等地的公營停車場亦大減。

公營車場被消失,周邊食肆生意受影響,司機需要四處找車位,塞車時間更長,區內空氣污染亦會愈來愈嚴重。

面對相似的難題,新加坡選擇收集車場實時數據並中央分享車位資訊,由路邊智能指示板告訴駕駛者轉左轉右有多少個車位。那麼香港呢,運房局、創科局又可否考慮資助私營停車場安裝入場紀錄儀?

企業分享資訊 可提升形象

停車場以外,巴士、地鐵也可以主動開放班次、路面資料、行車狀況等即時資訊,方便其他乘客、車輛可以找到最佳行車路線,減少花在路上的時間,同時改善空氣;遇上危急事件,甚至可以有助救人!集體運輸公司不要每次等到班次不準時、出現故障才由市民放上網投訴,公司可主動分享資訊,若被指出不足則盡快維修改進。開放數據其實等同開放的服務態度,大家一定歡迎。

處理交通問題的時候,政府要有方法、有目標,橫向連繫公私營合作,例如Uber要在新加坡合法,代價之一就是要交出行車數據,讓政府可以知道城市的狀況。

要有效推動開放數據,政府少不得要立法、資助、修改發牌條款,如果架構中設有職能橫跨不同部門的CTO,同時朝同一目標改革,相信效率會大大提高。而且長遠而言,未來社會一定朝向無人駕駛的方向發展,數據的角色將更關鍵。

因此開放路面數據不止與經濟、民生、環保有關,更密切影響將來智慧城市發展。希望能夠盡快有一個政策局,或者一位領袖人物主導有關發展吧!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811325/%E9%96%8B%E6%94%BE%E8%B7%AF%E9%9D%A2%E6%95%B8%E6%93%9A%20%E9%82%81%E5%90%91%E6%99%BA%E6%85%A7%E5%9F%8E%E5%B8%82

 

2017年5月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互聯網+ Smart World

教育難題也可帶動經濟

下任教育局局長突然出現意想不到的候選人,網絡一片嘩然的同時,又重新帶起TSA(全港性系統評估)政策的討論。

究竟TSA是否可直接取消?或隨機抽樣便了事?其實,如果香港有CTO(首席科技總監),我們大可從另一角度切入問題,乘機帶起一個新產業。

實行TSA,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在某些學校中投放了不少資源,所以有責任追查這些資源是否有效運用。聽起來,TSA性質類似評估投資回報的報告,但對教與學的實際幫助卻不大!

投資要有回報,學生不一定要科科考A,但總要達到社會能夠接受的基本水平。既然如此,拔尖補底是一定的,但與其用一次性的TSA,不如做足「促進學習的評估」。

拋出機會 自有人獻策

學校不要等到測默考才評估能力,而是在平日的課堂、課後透過電子課本、遊戲小測試一邊評估一邊學,找出強弱項,然後再安排適合的「救援方案」。日常評估收集得來的數據不是比較學校與學校,而是在程式的幫助下,與昨日的自己比較,找出學生今日與昨日的分別。

香港有數十萬中小學生,市場很大,能夠容下無數供應商。如果CTO明確提出教育與創新的合作方案,創新公司知道政府會投資大筆金錢到教育,他們就可以找到明確的發展目標,放手前進。既然投資在教育是一定的,投資的過程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投資回報不一定要是一份TSA報告,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建設一個全新的產業?

教育難題其實也可以帶動經濟,而且CTO不需要點石成金,只要拋出機會,自然會有各方高人自願出謀獻策!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801272/%E6%95%99%E8%82%B2%E9%9B%A3%E9%A1%8C%E4%B9%9F%E5%8F%AF%E5%B8%B6%E5%8B%95%E7%B6%93%E6%BF%9F

 

2017年4月2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互聯網+ Smart World

新政府宜設CTO 解決社會問題

政府換屆,新人輩出——不過只有新人又怎能解決結構性的問題?

不如趁機改動一下已有數十年歷史的政府架構,起碼最基本的要求:電子世代,政府總需要一個首席科技總監(CTO,Chief Technology Officer)吧!

利用科技 助誇部門合作

CTO就是機構在科技發展上的大總管。很多社會問題都是跨部門、跨專業的,只靠一個部門實在獨力難支,但要不同部門合作更困難!不過假如有CTO可以帶領政府團隊找出問題,定下解決方案的大方向,指出需要發展的關鍵技術,跨部門合作的方式就更明確。

舉例,如果我是CTO,要拆解人口老化問題,我會選擇利用科技,製造時空差異為醫療系統減壓,由今日起預防10年後變成長者的市民健康轉差。

例如我們可以推廣物聯網技術,透過家居感應器持續監察中老年的健康,預防長期病,避免他們將來病發才慢慢輪候公共醫院的專科服務。

例如新加坡自去年4月開始,在Yuhua區房屋署近3,200個單位進行智慧家居測試,在屋內的門上安裝人體感應器,追蹤長者的健康狀況。又或者,我們可以參考法國巴黎,引入醫院數據平台,預計未來兩星期的人流。總之定下大方向,各部門就可以專心朝同一目標研發,提高效率。

類似的計劃可能牽涉到多個部門,包括衛生署、創科局、社會福利署、教育局等,分開進行非常困難,但只要有人或部門領導,大家就不會變成「盲頭烏蠅」,四處碰壁。政府多個CTO,就能針對社會問題,一針見血地為本地科技發展定調!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793810/%E6%96%B0%E6%94%BF%E5%BA%9C%E5%AE%9C%E8%A8%ADCTO%20%E8%A7%A3%E6%B1%BA%E7%A4%BE%E6%9C%83%E5%95%8F%E9%A1%8C

 

2017年4月1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Smart World

學好「人類」學習方法AI 變助手

人工智能(AI)和機械人近年迅速冒起,但生活愈方便,人類卻愈害怕被這些高科技產品取代。

這些擔心並非空穴來風:你以為科技只能取替簡單的組裝、零售工作嗎?配合AI、機器學習的能力,科技已經可以踩入法律、醫療、會計等「精英」工種。

例如醫療,AI可以藉著分析基因、偵測眼球運動等功能,協助醫生提早診斷亞茲海默症、 自閉症等本來靠臨床觀察的病症;投資銀行J.P Morgan亦設計出名為COIN的智能軟件,以秒為單位的速度完成律師和貸款從業員每年需要36萬小時才能完成的工作。

人類仍可勝過AI

大學的「神科」不再,傳統的學習方法將不再適用。不過,人類仍然有無數有勝過AI的地方,例如我們連繫不同知識的跳躍式思維及解難能力,可助我們創新、舉一反三。這些能力都能夠在教育中慢慢培訓起來,譬如「反思」過程中,大腦會將學到的課題連結上其他知識及個人的經驗,思考問題如知識對『我』有什麼啟發、這項知識能解決什麼問題等。助我們運用理智,擴大知識網,這和AI的機器學習有點類似。

不過機器學習是從大量的資料和數字中整理出規則,然後作出更為精準的預測。其分析能力強大,但仍受限於用家輸入的資訊—這點就比不上人類聯想的闊度和廣度了。

教育界應加重反思和聯想的部份,花費較少時間講解課本,反而注重培養學生連結、運用知識的能力;STEM教育鼓勵學生應用跨學科的知識,就日常生活的難題找出解決方法。我們只要學好「人類」的學習方法,AI便只會是助手!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768149/%E5%AD%B8%E5%A5%BD%E3%80%8C%E4%BA%BA%E9%A1%9E%E3%80%8D%E5%AD%B8%E7%BF%92%E6%96%B9%E6%B3%95%20AI%E8%AE%8A%E5%8A%A9%E6%89%8B

 

2017年3月28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Smart World

Airbnb體驗導遊 或變全職工作

10年後,英國BBC Earth出品的著名生態紀錄片《Planet Earth》終於播出最新的集數,現在的攝影技術進步得多,又加入無人機拍攝、畫面更可以達至4K級別。

有趣的是,旅遊公司Tauck Travel更與BBC Earth訂下4年合作計劃,推出「Earth Experiences」行程,帶旅客體驗現實中的《Planet Earth》地點,其間利用各種科技裝置如海底攝影機、夜視鏡、紅外綫自動攝影機等,既不打擾野生動物,又令旅客可獲得最接近紀錄片中的體驗。

適合零工經濟自由人                  

類似着重特定體驗的旅遊方式已愈來愈普及,由於傳統旅行團門檻漸漸降低,不少熱門景點多人到可能用「自拍神棍」的空間也沒有。加上以前一定要聯絡當地旅行社才能找到的本地行程,現在透過Klook、Expedia等旅遊網站已可以簡單訂購,需求自然推高。

2016年尾,短租平台Airbnb開始提供「Experience」服務, 用戶可以選擇跟着美國紐約哈林區的居民遊歷當地市場,深入了解黑人文化;或者參觀當地地下樂隊練習,參加Airbnb獨家音樂會,甚至與當地製作人灌錄自己的大碟。

Airbnb手上除了「地主」,還有一班不喜歡住酒店的新型旅客。這些人熱衷外遊,是極具潛力的用戶群,問題只是有多少「地主」願意花費額外時間提供「Experience」服務?或者將來「體驗導遊」可演變成為全職工作,正符合喜歡「零工經濟」﹝指由工作量不多的自由職業者構成的經濟領域﹞的年輕自由人!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732828/Airbnb%E9%AB%94%E9%A9%97%E5%B0%8E%E9%81%8A%20%E6%88%96%E8%AE%8A%E5%85%A8%E8%81%B7%E5%B7%A5%E4%BD%9C

 

2017年3月21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8 互聯網+ Smart World

學習共享經濟先試住體驗 Airbnb

離開多年,你還記得大學某一堂的某道公式嗎?大概不會,但我們卻會記得自己實習、參加話劇、小組比賽等活動的經過。那為什麼學習不能用同樣的方法做?我試了一個學期,成果挺不錯!

學習和活動一樣,最重參與,所以我在教共享經濟時,便要求學生在課前先試住Airbnb房間,親身體驗他們的服務。學生會隨機試住重慶大廈、豪華住宅等各種房間;試完後,大家再評價整個過程―你信不信自己的短租房東?有一樣的單位你會不會短租予陌生人?Airbnb 的服務是由信任而起的,當年兩名創辦人便因租出家中的氣墊床給陌生人,所以產生短租單位的想法;學生住過、試過別人的氣墊床,大概也可以對這種創新經濟有另一番體會,知道用戶為什麼會或不會信任對方。

除了體驗,我亦著重與當事人的交流。嘉賓來到我的課堂,就如走入錄影廠—因為我會以「主播 Anchor」的方法主持分享環節,保證那堂課不會變成宣傳易時段。

互動上課 適合活躍學生

雖然氣氛輕鬆,但不乏尖銳性問題,如直接問對方:這樣算不算壟斷市場?如何回應企業醜聞?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經驗,繼續向當事人提問,直至解開所有疑惑。

我曾經也是「坐唔定」的學生,這種上課的模式夠互動,師生自由交流看法,更貼近真實學習情況之餘,也更適合坐唔定的學生。其實老師不一定要跟隨主流教學法教書,問自己想怎樣學,便怎樣教好了。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713788/%E5%AD%B8%E7%BF%92%E5%85%B1%E4%BA%AB%E7%B6%93%E6%BF%9F%20%E5%85%88%E8%A9%A6%E4%BD%8F%E9%AB%94%E9%A9%97Airbnb

 

2017年3月14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3 互聯網+ Smart World

行行出狀元 德國學童10歲定出路

德國與芬蘭都是科技大國,今次外訪,芬蘭有教無類、重視公平的教育制度固然得我歡心,不過眼見德國的「分流」制度也頗有意思。

雖然香港未必能學習德國模式,但它能反映出另一種教育哲學,值得參考。

我們總是以為西方學制一定很公平,學生都能享有自由發展的空間,零壓力學習,但其實他們也有成績至上的例子。德國學生在小四——只有10歲的時候便要選擇升學是要到學術還是職業的學校,而評核的標準則是成績、老師意見和家長的意願。

成績佳升大學 中下入職業學校

通常成績最好的一群會升上著重學術的中學,將來可以考公開考試,繼續升上大學;成績中等或較差的則會考入職業學校,當學徒、實習、考取專業證書。走上學術路的學生,其實只佔全體的三分一。

不同行政區也會微調學制,例如柏林和布蘭登堡的學生就可以遲一點,在12歲的時候才選擇升學的學校。對我來說,10歲或是12歲都太早了,有些學生發展較遲,便可能錯過升大學的機會!不過德國老師向我解釋,他們的學生踏入社會後的前途、收入也是差不多的,所以早一點決定前路也不會影響學生的發展。

同樣的學制很難在香港實行,因為它是建基於社會行行出狀元的理念而生的。他們認為國家需要多種不同的職業,不希望所有人民也拼命入大學,所以在早年便安排學生分頭發展。雖然我對此仍有懷疑,但這種分流教學的制度的確可以因材施教,令一班不能坐定定學生可以選擇學術以外的出路,在制度之下發展自己的所長!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700642/%E8%A1%8C%E8%A1%8C%E5%87%BA%E7%8B%80%E5%85%83%20%E5%BE%B7%E5%9C%8B%E5%AD%B8%E7%AB%A510%E6%AD%B2%E5%AE%9A%E5%87%BA%E8%B7%AF

 

2017年3月7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5 Smart World 互聯網+

芬蘭森林幼稚園 大自然變教室

近年愈來愈多老闆大呻難請人,指新一代打工仔難湊、唔捱得,但不同年代自然需要不同的人才!

我當然希望員工既可以獨立研發,也擅長團隊工作,可惜現有教育制度缺乏空間和時間教授這道課題。唯有自己多學多做,希望能在大學開始培訓一班「好打得」的未來創業家。

創業家不止要具備創新、領導及表達能力、他們更需要對生活保持好奇心,並擁有不安現狀的探索和冒險精神。一般應試教育的課程大綱早已編訂好,又需要趕進度,學生又怎會有機會培養獨立和自主探索的習慣?習慣了背誦試題,學生實在難以跳出框框,學Steve Jobs等創新者在車庫中製作新發明。

樹葉拼字母樹枝學數學

中學生難免要面對公開考試,但小學生,甚至幼稚園生呢?他們有必要提早埋首書堆嗎?今次芬蘭之旅,我們還參觀了當地一所森林幼稚園,發現在同齡香港幼稚園生抄寫生字時,他們可以在林中用樹葉拼寫字母,用樹枝學數學,觀察生物習性。小朋友有不少時間可以在森林中隨意探索大自然,也不怕到陌新地方爬山涉水,漸漸學懂主動探索環境,搜尋及活用資源。

雖說不是懂得砌樹枝便懂創新,但這份自由發揮的空間在香港的教育制度中已十分罕見。沒有零件與電力,小朋友一樣能充分發揮創意和求知欲,他們的知識不止紙上談兵,更可以盡情在大自然中進行「實驗」。這班「小小冒險家」可能比應試教育下的中學生更主動,也更早學習創新思維,森林和車庫原來意外地相似!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690655/%E8%8A%AC%E8%98%AD%E6%A3%AE%E6%9E%97%E5%B9%BC%E7%A8%9A%E5%9C%92%20%E5%A4%A7%E8%87%AA%E7%84%B6%E8%AE%8A%E6%95%99%E5%AE%A4

 

2017年2月28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Smart World

知識融會貫通 應對未來新工種

老師我只當了小半年,故相比這個身份,更多時候我都是用創業家的角度思考教育的。所以在推行不同教育計劃前,我會先問自己一道最簡單的問題:將來社會需要什麼員工?怎樣才能教導學生成為那樣的員工?

上月到芬蘭學校觀課,我發現他們除了人人稱道的愉快學習,他們培訓人才的方法也頗有意思。譬如Arkki,一所為4至19歲兒童而設的建築學校,他們將建築學的概念與技術化整為零,教幼齡學生用不同材料如軟糖、餅乾、手工紙及牙簽等常見材料設計建築物;10多歲的學生則會製作建築模型及圖紙。

不同範疇知識 盡量吸收

數年前,赫爾辛基城市規劃局就曾邀請Arkki參與一個舊船塢的重建計劃,學生與專業人士一樣需要遞交計劃書、市區模型,為政府提供年輕人的新觀點。這樣做,當然不是希望自小培訓將來的建築師,而是教會他們不同的思考能力。建築學中不同的技能如空間感、美學、光綫設計等,甚至其他學科如數學、音樂等知識被分拆成數百樣小項目,學生上完課,不一定能成為建築師,但卻能夠將這數百種知識融會貫通,選擇建築師而外的職業。

老實說,我也不知道將來社會需要什麼員工,至少不能說出一種職業名稱。就像今日的數碼行銷在4至5年前根本不曾存在,將來的職業今天也未曾出現。與其勉強小朋友在學期間便要做好生涯規劃,倒不如讓他們盡量吸收不同範疇的知識,以免將來出現新工種,小朋友卻「書到用時方恨少」!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678182/%E7%9F%A5%E8%AD%98%E8%9E%8D%E6%9C%83%E8%B2%AB%E9%80%9A%20%E6%87%89%E5%B0%8D%E6%9C%AA%E4%BE%86%E6%96%B0%E5%B7%A5%E7%A8%AE

 

2017年2月21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Smart World

芬蘭教育重視公平 學習輕鬆自在

上個農曆新年假,我與浸信會沙田圍呂明才小學的老師遠赴歐洲,參考德國、芬蘭等地教育體制的優點。

其中一站,我們到芬蘭Jyväskylä市的一所小學觀課,甚至一起上堂,由學生的角度體驗聞名海外的芬蘭教育。

我們參觀的班別約有25人,當中不乏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他們平日的課程有傳統科目,亦有動手動腳的教學活動。例如我們觀課當日,班主任Riina便安排小朋友自由製作火箭模型,甚至讓他們使用木工工具!教學活動並不是單一衡量學術能力,也不比較成績。學習氣氛輕鬆自在,加上學校額外安排一名老師從旁幫助,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也能好好發揮。

說到芬蘭教育,關鍵詞便是公平,因為他們重視公平多於學習成果。Riina的班上就設有一個獎勵計劃,學生如果完成了某些目標,就可以獲得星星;當賺到足夠的星星,就可以得到度身訂造的獎勵,譬如一堂「免費課堂」。

小學階段 不以成績論英雄

我發現星星有大有小,心想難道是大獎與安慰獎的分別?Riina解釋,原來較大顆的星星是用來鼓勵進度較慢的學生,獎品大一點,進步的動力也大一點!

芬蘭人不會在小學階段便以成績論英雄。學習成果有很多種,測驗合格只是其中一道水平線,但那不是每個人都能達到的。芬蘭老師有資源、有自由、有時間,才可以設計和實行能照顧不同學習需要的課程。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665599/%E8%8A%AC%E8%98%AD%E6%95%99%E8%82%B2%E9%87%8D%E8%A6%96%E5%85%AC%E5%B9%B3%20%E5%AD%B8%E7%BF%92%E8%BC%95%E9%AC%86%E8%87%AA%E5%9C%A8

 

2017年2月14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Smart World

產品邊試邊改 fb快速調整方向

雖然香港人應該對假新聞已經見怪不怪,不過對超級發達大國美國而言,假新聞卻猶如前所未見的民主敵人!

不少美國人相信它們造謠狙擊民主派黨的希拉莉 (Hillary Clinton),令「狂人」特朗普 (Donald Trump) 成功當選;而多個媒體中,又以Google和Facebook最應負上責任,因為兩者日Push夜Push假新聞,令不少國民接收了錯誤的訊息,繼而投錯票。

臉書創辦人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一向也樂於主動回應社會問題,今次也不例外。面對社會的指控,他和團隊在一個多月後便為臉書加入假新聞回報系統,並引入第三方Factcheck機構幫手過濾假新聞,彌補演算法的不足。

加入新系統打擊假新聞

只是幾星期,用戶人數達18億的fb便迅速更新了自己的功能和方向。從設計和系統的角度而言,這種速度實在真的很難。一般公司要改,保守估計也可能需要十數個月的時間仔細研究、開發、測試、再修正,還不知道計劃會不會因為「沒效益」而胎死腹中。朱克伯格卻在fb十多年的發展史中,進行了很多次類似的高速開發,行動能力令人佩服。

fb的開發團隊之所以能夠迅速應變,大概是因為他們經常選擇邊試邊改。這些新功能在推出市面時並非最完美的,但卻具備最重要的基本功能。fb員工則會在後台根據用戶使用數據和系統回報機制為產品去蕪存菁,修正設計。

彈性的開發過程除了讓員工發揮創意,還可以閃電式就市場反應調整方向,相比一開始便研發出完美的產品,這種方法無疑敏捷又精確得多!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660877/%E7%94%A2%E5%93%81%E9%82%8A%E8%A9%A6%E9%82%8A%E6%94%B9%20fb%E5%BF%AB%E9%80%9F%E8%AA%BF%E6%95%B4%E6%96%B9%E5%90%91

 

2017年2月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互聯網+ Smart World

Google老闆愛發問 員工不怕嘗試

Google和Yahoo經常被用作比較成功和失敗科技企業的案例,但其實兩者的發跡故事頗為相近,甚至一度相遇。

Google創辦人Larry Page及Sergey Brin是在1995年的美國史丹福大學遇上的,但原來就在前一年,Yahoo兩個創辦人也在這裡開始他們的事業!Google兩子曾向Yahoo推銷自己的搜尋引擎,但後者拒絕了;不過幾年後,Yahoo再聘用他們增強自己的搜尋引擎,可惜為時已晚。

Google成立後的首10年,公司由較具經驗的Eric Schmidt營運,Page及Brin則專注開發產品;直至10年後,Page才接任CEO一職。他的作風頗為低調,相比媒體訪問,他更喜歡出席技術、學術會議,或者登上TED的講台分享知識與願景。

開發項目天馬行空 不管收益
上任後,Page進一步尋求公司在其他領域的發展,當中有不少計劃更在外人眼中莫名其妙,甚至是只蝕無賺的開發計劃接連開展。他們研究火星的風景、到海底看珊瑚和火山、將無線晶片加入隱形眼鏡…… 用家如我看得一頭霧水,但Google的員工繼續享有時間和空間實行自己的計劃。他們公司就像Google首頁的那個搜尋空格,仿佛想找什麼也可以;即使暫時未有答案,但他們樂於發問,繼續尋找更多資訊。

說到問問題,聽聞Page都是一個喜歡向員工問東問西的老闆。他會問開發者:「它怎樣運作?」、「為什麼不能加大規模?」比起發表意見,他更喜歡提問、挑戰對方的假設。老闆是個「問題中年」,難怪公司上下也不怕嘗試各種未知成效收益的計劃了 —— 因為原來老闆也沒有答案!既然如此,身為下屬又何需害怕答錯問題?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656062/%E9%BB%83%E5%B2%B3%E6%B0%B8%20%E9%A6%99%E6%B8%AF%E8%B3%87%E8%A8%8A%E7%A7%91%E6%8A%80%E5%95%86%E6%9C%83%E6%9C%83%E9%95%B7%20-%20Google%E8%80%81%E9%97%86%E6%84%9B%E7%99%BC%E5%95%8F%20%E5%93%A1%E5%B7%A5%E4%B8%8D%E6%80%95%E5%98%97%E8%A9%A6

 

2017年1月24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0 互聯網+ Smart World

無人機趨向高智能懂自我保護

當智能手機鏡頭愈出愈高質素,大家都估計傳統相機的「死期」很快就會來臨。

不過意外地,GoPro、DJI等品牌為相機市場帶來生氣,運動相機(Action Camera)和航拍機又形成另一個市場。從此去旅行、行山時最「潮」最有型的玩法,就是用航拍機代替你攀山涉水,從高空俯瞰地上風光!

我自己也是航拍機、無人機發燒友,除了購買大牌子,我亦喜歡在眾籌網站上找尋有趣的無人機開發計劃「投資」一下。去年秋天,我更收到十分「離地」的聖誕禮物——無人機名牌大彊(DJI)的最新型號Mavic Pro,正好趕上京都紅葉之旅可以試玩!Mavic Pro的機身底部有聲納感應器,能確保機體不會掉下地面;前方更有兩個可助機體識別、迥避阻礙物的感應器,助「新手飛行員」輕鬆拍出精采短片。

聯電量過低自動返航

更特別的是,DJI產品備有保護自己的能力。它們可分析自己的電量,計算是否足夠回程時使用,並適時提醒飛行員不宜再向前飛;如果與地面/飛行員失去聯繫或電量過低,它們更會自動返航。這種能力令我聯想到《未來戰士》(Terminator) 中的人工智慧「天網」—— 同樣設有自我保護機制,甚至判斷有需要派出Terminator回到過去消滅反抗勢力的根源。當然DJI並非這個級別,只是配備了人工智慧、機器學習、機器視覺能力,但可說已代表著機械人學的發展方向—— Mavic Pro機體小小,其實已足以讓我們一窺未來Terminator的「原型」!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635264/%E7%84%A1%E4%BA%BA%E6%A9%9F%E8%B6%A8%E5%90%91%E9%AB%98%E6%99%BA%E8%83%BD%20%E6%87%82%E8%87%AA%E6%88%91%E4%BF%9D%E8%AD%B7

 

2017年1月1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5 互聯網+ Smart World

管理層自我挑戰 刺激大腦創新      

漫威(Marvel)漫畫中的「IT人」鐵甲奇俠Tony Stark是我很喜歡的角色。

他的家中充滿各種高科技玩意,其中最為搶眼的就是智能家居助手、取名自Stark老管家Jarvis的J.A.R.V.I.S系統,上至控制機械盔甲、分析資料,下至控制Stark家中的車庫和暖氣系統,通通可以一手包辦!

Facebook創辦人Mark Zuckerberg (朱克伯格) 去年亦有樣學樣,用上一整年時間親自「揼Code」,為自己在加州的家開發智能管家Jarvis。今年初,他更在fb上公開展示Jarvis辨識語言、烤多士、發射「灰衣砲彈」的能力。

與其逃避 不如反省自身                   

其實這是Mark的「2016年度個人挑戰」,早幾年他已嘗試過學習普通話、挑戰一年內跑足365里等任務,有動有靜,年年都有新作。

當了數十年管理層,我每隔幾年都會擔心自己會因太習慣這個角色,而失去身在前線的靈敏,失去真正創作、落手落腳完成一件產品的能力和熱誠。因此常提醒自己要有企業家精神,遇到年輕一代「來勢洶洶」,與其逃避或打壓,倒不如反省自身能力是否足夠!要是感到能力不足的話,可藉「年度個人挑戰」學習新能力,發掘新潛能。

我曾學煮意大利粉、砌高達模型,現在學教育、課室管理技巧。新知識不一定能幫助我工作,但卻總能刺激我的大腦,令它「年年25歲」、不會過時。大腦就是創新者最大的武器。大腦定時「更新」,才能開發更多創新的主意!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624491/%E9%BB%83%E5%B2%B3%E6%B0%B8%20-%20%E7%AE%A1%E7%90%86%E5%B1%A4%E8%87%AA%E6%88%91%E6%8C%91%E6%88%B0%20%E5%88%BA%E6%BF%80%E5%A4%A7%E8%85%A6%E5%89%B5%E6%96%B0

 

2017年1月1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互聯網+ Smart World

翻轉教學師生齊改變角色

上年我首次有機會負責一門大學課程,其中一點最煩惱的,就是不知如何才能吸引學生,令他們有動機主動學習!

這大概是老師必要的煩惱,因為假如學習是學生的義務,那麼令他們享受這個學習過程就是老師的「義務」。

過去的聖誕及新年假期中,我與「香港翻轉教學協會」的老師一起到台灣交流,與當地研究的「「學思達翻轉教學法」老師切磋一番。「學思達」是「自學、思考、表達」的縮寫,志在讓學生找到學校知識對自己的價值,培養學習動機。本來與香港同為「填鴨大軍」的台灣老師近年「揪團」(台語,指組成團體)推廣這種教學法,組成社群互相分享教案、教材,聞說成效頗佳。

創辦人張輝誠老師更多次到不同華人國家分享,將這門學派辦得有聲有色。相信如果香港老師想要有效推動翻轉教學,揚名立派實在是關鍵一著。

在家自學 回校鞏固知識

有次在高雄,受教於「學思達」的學生皆反應踴躍,時時搶答問題——以前我們是猜拳猜輸的同學答問題;不過在學思達的班房中,反而是猜贏的學生才能回答!我還發現老師甚少走到班房前方的教師桌的位置,因為學生甚少眾焦在老師身上,反而後者要走進學生之中,觀察、引導及參與他們的討論。

這簡單的改變正代表翻轉教學的真意:老師既要「翻轉」學生在家、校的工作,讓他們在家中自學、在校鞏固知識;另一方面,更要「翻轉」師、生的角色,改由學生主導,老師配合。其實翻轉非為顛覆,只是簡單的調整,已能帶來了不起的改變!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619009/%E9%BB%83%E5%B2%B3%E6%B0%B8%20-%20%E7%BF%BB%E8%BD%89%E6%95%99%E5%AD%B8%20%E5%B8%AB%E7%94%9F%E9%BD%8A%E6%94%B9%E8%AE%8A%E8%A7%92%E8%89%B2

 

2017年1月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1 互聯網+ Smart World

港宜分享科研成果推動創新

Open City HK中的「Open」具多種意義,其一正是「開放」知識和技術的交流,減少使用封閉科技。封閉指企業或個人佔有一技術、且不容許其他開發者使用。

浪費時間 重複相同研究

在知識產權制度中,開源(Open Source)和「創用CC」(Creative Commons)的機制,能夠開放使用及擁有權的限制,讓我們共享資源。這既能完善產品設計,又能避免他人浪費時間重複相同研究,推動整個社會創新。要開放知識使用權,就須制定有利交流的標準,方便不同裝置、API、系統互相傳遞及共用資訊,然後聯手解難。

不少科技巨頭也一改以前保守的作風,如Apple、fb、微便慷慨地分享自己的AI﹝人工智用﹞研究成果;Google甚至將早前擊敗人類的AlphaGo程式碼放上GitHub,供開發者社群研究、測試,甚至挑戰。Tesla創辦人Elon Musk亦開放公司的所有專利開源,助業界建立充電器和電池設計的標準,避免各自為政、分散研究方向而拖慢電動車業的發展。

要鼓勵社會創新,不是增加創業故事的報導、增加多幾個共享工作間便足夠的。數據、源碼、Creative Commons的多媒體材料都是燃點創新之火的資源,辦公室最多也只是爐頭――不停製造爐頭,卻不提供燃料,難道要創新者需事事由伐木開始做起?

新一年剛開始,香港要脫離「封閉」的科技發展,首務就是學習上述龍頭企業的遠見,用分享推動創新風氣!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611625/%E6%B8%AF%E5%AE%9C%E5%88%86%E4%BA%AB%E7%A7%91%E7%A0%94%E6%88%90%E6%9E%9C%20%E6%8E%A8%E5%8B%95%E5%89%B5%E6%96%B0

 

2016年12月2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 A11 互聯網+ Smart World

為「教育」增值發展智慧城市關鍵

時至今日,雖然不少城市也提出有關「智慧城市」的願景,大家卻甚少把「教育」包括在主要發展項目中。電腦和機械人不可能完全取替老師的角色,不過我們也可以為教育加入創新元素!智慧城市和創科發展不應只追求增加基建如Wi-Fi、共同工作間,與此同時,「軟實力」如人才培育、創新文化培養等都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稱得上是智慧城市持續成長的關鍵,我們又怎可能將其排除在外?

活用課時老師個人化教學

我和業界人士剛組成的智慧城市倡議團體Open City Hong Kong(OCHK)就會將「教育」納入數個核心議題之一,並由我負責該項目,推動本地學界使用資訊科技和數據,培養更優秀、更能協助日後科技發展的創新人材。譬如我們會探討課室內的時間可以如何更有效地活用,老師又可如何準備更個人化的教學法;我們的目標不是減少老師與學生互動的時間,而是為這段時間「加值 Add Value」!

電子學習聯盟﹝eLC﹞今年就得到中信銀行(國際)支持,由銀行投資2,000萬港元協助基層學生免費參與我們的「TouchEnglish愉快英語學習計劃」。計劃鼓勵學生多在指定遊戲平台上玩英語學習遊戲,再由系統紀錄、分析他們的表現,從而讓師長就這些表現數據針對不同學生制定「拔尖補底」方案。 遊戲將會發揮「評估」的作用,有望可以減少小測的重要性。

雖然計劃只是剛開始不久,但它的意念已十分接近OCHK的未來發展。如果日常的電腦遊戲能夠取代壓力沉重的測考,相信大人小朋友都會輕鬆得多!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598576/%E7%82%BA%E3%80%8C%E6%95%99%E8%82%B2%E3%80%8D%E5%A2%9E%E5%80%BC%20%E7%99%BC%E5%B1%95%E6%99%BA%E6%85%A7%E5%9F%8E%E5%B8%82%E9%97%9C%E9%8D%B5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 A18 互聯網+ Smart World 

上網求救 或比自己研究划算

眾籌、眾包的時代,群眾互相支持下往往可以打破常規、打破壟斷,同時表現自己的立場和社會民意。

例如政治立場敏感的歌手何韻詩, 曾因「不明」原因而被取消演出、被廣告商封殺,轉個頭卻在沒有大額贊助商支持下於紅館舉辦演唱會,就是因為她轉用集資的方法!

先有1月群眾自發眾籌支持,後有6、7月200幾個支持她的小商戶參與官方集資計劃,最終她在10月成功開騷。集資不但能解決資金問題,更可以當作眾籌商戶及個人的立場宣言,令有價值的意念可以成真。

無聊冷知識 可助別人

群眾參與除了可以宣示民意,更可以令活動或作品內容更多樣化,豐富資料來源。例如,駕駛地圖 App Waze 收集各大司機的實時報料,在地圖上加入塞車、意外、影快相位置、捷徑等資料供其他人參考,比電台交通消息更易應用。而瑞典更誇張,它透過模擬遊戲《Cities: Skylines》邀請玩家、有興趣的人士與相關專家一同參與斯德哥爾摩的Norra Djurgårdsstaden新市鎮計劃。根據實際情況評估後,遊戲內提交的設計方案甚至可能落實應用!

群眾不一定專業,但勝在夠多夠快,收集後只需由專業人士或演算法判別真假、整理分析即可使用。每個人身上總有值得學習的地方,你的無聊冷知識是其他人某時某刻的寶庫。

科技解決了語言、時間、地點、溝通途徑等問題,令資訊成本大降。假如你需要幫忙,上網求救可能比自己埋頭研究划算!這就是群眾年代的必勝法則!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2016年10月2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5 互聯網+ Smart World

眾包眾籌時代 借助他人達成夢想

經常有人抱怨科技拉遠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我卻不是這樣想。

你有問題 不愁沒有答案

人和身邊人之間的距離雖然似拉遠了,社會也變得原子化,但我們之間的連繫和關係卻變得更彈性、自由。例如我的公司想寫一個程式,可以請一個本地程式員常駐辦公室,還可以在GitHub拋出問題請任何有識之士解答。有現代科技幫助,只要你有問題,就不怕沒有答案!

「眾包」(Crowdsourcing)和「眾籌」(Crowdfunding)為群眾帶來更強大的力量和話語權。眾包可按需要在網上平台招收方案。Fb、Apple等科技公司便長期為「白帽黑客」提供賞金(Bounty),鼓勵各路天才找出產品和程式漏洞。「擁有」不再是重要,群眾大可共用「使用權」,共享經濟中對外眾包的物資和空間。

有價有市的意念不一定需要大額投資者,你可以直接將它放在眾籌網站Kickstarter、Indiegogo上吸引一般市民投資,找尋你的夢想的「伯樂」。

現在連新聞都可以眾籌!一般報社未能負擔大型而長期的新聞報導,有意調查者可以把計劃放上網站如台灣WeReport、德國的Krautreporter等一次性籌款;又或者眾籌資助獨立的媒體如香港的Factwire、台灣的上下遊市集等,進行深度調查。最近我也開始為一班小學生籌備了一個為夢想眾籌的網站DreamStarter,只因我相信在屬於群眾的時代,人小力薄的小朋友一樣可借助他人之力夢想成真!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526403/%E7%9C%BE%E5%8C%85%E7%9C%BE%E7%B1%8C%E6%99%82%E4%BB%A3%20%E5%80%9F%E5%8A%A9%E4%BB%96%E4%BA%BA%E9%81%94%E6%88%90%E5%A4%A2%E6%83%B3

 

2016年10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6 互聯網+ Smart World

齊做伯樂DreamStarter 師生圓夢

上週四(13日)是「國際失敗日」,這個奇怪的節日由芬蘭Aalto 大學訂立,旨在鼓勵全世界勇敢面對失敗。

當日我便遇上31名不怕失敗的夢想家,而且好玩的是:他們都是全職小學老師!

今年我與浸信會天虹小學的朱子穎校長合作,以1年為期,每星期用三個下午,在日常上課時間中推行名為「啟夢者計劃 DreamStarter」的課程。在31名老師的帶領下,全校學生將不分年齡、班級、能力隨機分組,經歷尋找夢想、凝聚共識、實行計劃、募集幫助的過程,師生一起令夢想成真!

夢想可大至解決糧食問題,小至改善社區環境,設定為老師也沒有能力完成的,讓師生可一起體驗圓夢的樂趣。

互相幫助分配資源與知識

11月1日更會由學生主場,在數碼港向一班受邀企業 (追夢前輩) 進行 「電梯行銷」籌集所需技術和資源。

師生更可以進一步在課程網站(dreamstarter.hk)上向公眾和企業募集資金、技術,聽來很耳熟?這正是眾籌網站Kickstarer的模式!全港市民都可成為這群啟夢者的「老師」和投資者,自由選擇有興趣的夢想參與其中,一嘗做「伯樂」的樂趣。同一模式,不止鼓勵個人追尋,更鼓勵整個社會支持創新。

藉科技聯繫社會上不同人才、資源,促成A企業贊助汽車電池,B退休工程師教小朋友車輛運行原理,C君拉大隊小額捐款,又可以讓A、B、C角色互換。人無我有,互相幫助,有效分配資源和知識,再多的夢想也能逐一實現!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522421/%E9%BD%8A%E5%81%9A%E4%BC%AF%E6%A8%82%20%E5%8A%A9DreamStarter%E5%B8%AB%E7%94%9F%E5%9C%93%E5%A4%A2

 

2016年10月4 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互聯網+ Smart World

體驗式學習 補網上資料不足

多年來我一直不停學習,過程主要就是:找到學習刺激點,如一段影片、一篇博客,然後馬上到Kindle找相關電子書略讀,再按作者的思路利用Google進一步尋找資料。

維基百科未必能盡信

不過只懂得用Google當然不夠全面,所以只要一有機會,我就會與有關議題的專家、持份者坐低傾傾,又或者親身試一試新產品或服務。

譬如我最新參與的計劃「VR-Educate」,首要工作就是試玩最新VR工具,用VR上月球、去博物館,由使用者的角度體驗科技,又與計劃的CEO見面交流,交換意見。「體驗」本身就是學習,是網上資料沒有的,更何況那些資料未必適用,甚至未必可信。如著名的《維基百科》也未能盡信。

今年難得有機會做老師,當然要鼓勵學生走出網絡,主動到現場「摸底」。故學生每星期要用4.5小時,用「MISO」的方法預習,包括:1. 上網搜集不同媒體(Media)的資料,對社創進行第一手研究;2. 訪問 (Interview)當事人的主觀經驗;3. 調查 (Survey)客觀了解趨勢和分布;4. 親身觀察(Observation)「自己」的角度和感官感受。集齊主觀和客觀的經驗,令研究更全面。

連政府官員都堅持要親身與計劃持份者「摸底」才能夠確定項目內容,你就知道第一手研究幾重要!不過過份重視某一方的意見只會失去「摸底」的原意,造成偏見,成為研究的污點,所以要小心評估持份者的可信程度!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514966/%E9%AB%94%E9%A9%97%E5%BC%8F%E5%AD%B8%E7%BF%92%20%E8%A3%9C%E7%B6%B2%E4%B8%8A%E8%B3%87%E6%96%99%E4%B8%8D%E8%B6%B3

 

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互聯網+ Smart World

大學演講傳遞信念 「燃點」全港

熟悉我的人大概都知道,我非常推崇演講的威力。不論是現場還是錄影,一場優秀的演講或者Pitching(「俾橋」)都是建立個人、企業品牌的最佳時機—整個舞台也是你主場,你還有藉口表演得不好?一個演講要稱得上「正」,不單止要資訊豐富,更要有說服力。

如果你問我,最理想的觀眾反應一定是他們在演講後主動聯絡你,甚至馬上舉手詢問:「我要怎樣開始?」能感染他人,便代表你已經達到目的。

冀學生成為社會火源

開學一個月,我分別邀請到香港基督教女青年會(YWCA)總幹事楊建霞Yvonne和在台灣創辦社企資訊平台「社企流」的林以涵 Sunny到科大堂上做「客席教授」。前者由銀行家轉行做社企,後者可說一張白紙由零開始,背景完全不同,正可以在她們身上看到,定義一個人不是既有成就,而是信念。有信念,經驗多與少都不成問題,一樣可以成功!

只要有信念,多困難的境地都能夠克服,而且信念會持續生長,並影響其他人。我首次挑戰當老師,除了希望自己把火能夠「燒著」學生,更希望這些「客席教授」能「燒著」他們,讓他們看見人生的另一種可能。現今社會識得講夢想、願景、社會責任的人和企業多就多,但真正擁有信念、毋忘初衷的又有多少?

我這個大型教學「演講」的目標很簡單,我希望在課程期間,所有同學也會嘗試問我或嘉賓:「我要怎樣開始?」「燒著」了的學生能成為社會的火源,繼續以信念燃點他人,最後「燒著」整個香港!

(創業 X 教育系列 三之三)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510782/%E5%A4%A7%E5%AD%B8%E6%BC%94%E8%AC%9B%E5%82%B3%E9%81%9E%E4%BF%A1%E5%BF%B5%20%E3%80%8C%E7%87%83%E9%BB%9E%E3%80%8D%E5%85%A8%E6%B8%AF

 

2016年9月2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Smart World

創新者導航 學生「解開新世界」

上星期專欄提到,今個學期我開始在科大學習做老師,教授「社會創新」,不過由於題目範圍太廣,與其我講你讀,不如索性將社會創新者的真實經驗、學習環境「複製」到課室,讓學生直接從中體驗。

我開始社創的過程十分簡單:09年參加《窮富翁大作戰》,體驗弱勢階層的生活,在籠屋中、垃圾房和後樓梯間生活了好幾天,被「震撼教育」了一次!深明直接經驗可以衝擊你的固有看法,因此我除了要求學生上網「預習」,更會安排他們到案例的現場視察、與持份者交流,了解客觀資料和主觀經驗。以上方法合稱MISO:

  1. Media (媒體) Media 即在Google上搜尋
  2. Interview (訪問)
  3. Survey (調查)
  4. Observation (觀察)

我亦會邀請案例中的社會創新者在堂上分享營運經過。學生可以邊聽邊思考-他們接觸過類似的社會問題與持份者,又選擇用什麼方法解決問題?學習環境已準備好,能否找到使命感,和我一樣改寫人生,就看你的選擇了。

以人生經驗 指點迷津

最近在外國雜誌上讀到的一則故事,它提到好老師能夠為學生「解開新世界(Unlock worlds)」,我非常認同!藉著教育帶來新知識、新角度,為學生敞開他們見識以外的世界,這一點我也希望能夠做得到。今次邀請到堂上分享的創新者各有成就,或許未至博學,但以自己的人生經驗充當指路人卻是綽綽有餘。學生用3個月時間體驗10多個創新者的旅途,相信也能窺見新世界的新風景!

(創業 X 教育系列 三之二)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504963/%E9%BB%83%E5%B2%B3%E6%B0%B8%20-%20%E5%89%B5%E6%96%B0%E8%80%85%E5%B0%8E%E8%88%AA%20%E5%AD%B8%E7%94%9F%E3%80%8C%E8%A7%A3%E9%96%8B%E6%96%B0%E4%B8%96%E7%95%8C%E3%80%8D

 

2016年9月1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1 互聯網+ Smart World

大學新課程 創業創新中尋「使命」

網絡興起後,愈來愈多成功企業家在大學時期已輟學創業,例如fb創辦人Mark Zuckerberg、WhatsApp創辦人Jan Koum等。然而媒體大力讚揚「輟學創業」故事的同時,我亦奇怪:到底大學教育由什麼時候開始成為他們創新的障礙?

這些創業家都有一個共通點:都是未畢業已找到自己的使命,於是大部分學校教授的技能突然變得多餘。大學教育本身是有用的,只是對這些有「使命」在身的先行者而言,不切身,可以捨棄。

向社會創新者取經

史丹福大學去年定下《2025計劃》,推廣「創業教育」。一場「目標導向的學習」。學生需要在在校期間找到自己的使命,並以它為選科、構思計劃的指標,措施包括「影響實驗室 Impact Lab」等,一切由學生的意向出發、話事。

科大今個學年將開辦「創業」的副修課程,我負責教授其中一科《社會創新與創業精神》,帶學生體驗不同社會創新者的經驗。這些創新者正在不同範疇的社創中奮戰,嘗試用不同方法解決社會的問題,而支持他們走下去的正是上文提到的「使命」。從他們身上,學生可以看到這些前輩是如何為使命奮鬥,因而明白使命的重要性。

大學應該是創新的加速器,而非阻礙。其實找到「使命」,人就會變得堅忍,而且行動力大增,樂於發揮創意解決難題。因此在我任教的這門課中,「使命」便是我們第一個學習目標。

(創業X教育系列三之一)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501322/%E9%BB%83%E5%B2%B3%E6%B0%B8%20%E9%A6%99%E6%B8%AF%E8%B3%87%E8%A8%8A%E7%A7%91%E6%8A%80%E5%95%86%E6%9C%83%E6%9C%83%E9%95%B7%20-%20%E5%A4%A7%E5%AD%B8%E6%96%B0%E8%AA%B2%E7%A8%8B%20%E5%89%B5%E6%A5%AD%E5%89%B5%E6%96%B0%E4%B8%AD%E5%B0%8B%E3%80%8C%E4%BD%BF%E5%91%BD%E3%80%8D

 

2016年9月6日 (星期二)

【#1205 PCM】eKids STEM p.33 – 36

三位專家講解 STEM 讓香港起動!

https://www.pcmarket.com.hk/2016/09/05/1205-pcm-%E4%B8%89%E4%BD%8D%E5%B0%88%E5%AE%B6%E8%AC%9B%E8%A7%A3stem%E8%AE%93%E9%A6%99%E6%B8%AF%E8%B5%B7%E5%8B%95/

 

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8 互聯網+ Smart World

教育重創新解難 星顯遠見承擔

8月中赴新加坡出席一個有關「21世紀能力」的教育趨勢會議。今次我的身份不只是創業家,更是一個教育創新者。

甚麼是21世紀的能力?根據新加坡教育局(MOE)的定義,就是資訊與溝通技能、批判同時善於創造的思維、公民素養、全球意識和跨文化技能。故新加坡推行的是STEM ALP,ALP即應用學習計劃 (Applied Learning Program),講求解難與創造能力。

資助學校 拓應用學習計劃

2014年,MOE委託中央資助的Science Centre Singapore負責設計針對13至15歲的中學生的STEM教學課程,助他們變成更自信、自動自覺的終生求學者。這計劃名為STEM INC,成員都來自官方教育界之外,日日面對STEM的專業人士。

MOE的計劃很詳盡,例如在2015年的預算案中承諾支持所有學校在2017年之前落實執行ALP,每間學校都可以在未來5年每年獲得約5萬元坡元(差不多30萬港元)作為ALP基金。學生將模仿職場上的研發過程,將知識與現實世界的應用互相連結,成為一個「自我主導」的學習者。今年香港政府也有為每間學校提供一筆過10萬港元的STEM津貼,又有在8間中學試行類似ALP的「IT增潤課程」等等,只是這些措施缺乏持續性;而課程發展議會的「改革計劃」,更只是將科學和科技課程重新包裝,並無實際措施助學生發展解難能力,迎接21世紀的新挑戰,相比新加坡,實在缺乏遠見和承擔!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92780/%E6%95%99%E8%82%B2%E9%87%8D%E5%89%B5%E6%96%B0%E8%A7%A3%E9%9B%A3%20%E6%98%9F%E9%A1%AF%E9%81%A0%E8%A6%8B%E6%89%BF%E6%93%94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今日校園 Aug 2016 #212 p.39 – 40

Happy 15 計劃 以遊戲方式學習英文

http://www.ecampustoday.com.hk/book-detail.php?id=2734

 

2016年8月2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Smart World

Uber照妖鏡 顯盡各地創新態度

Uber上月終於成功在中國「合法化」,同時與「滴滴出行」交換股權一起踏上征服全球召車業的旅途。

而面對同一爭議,獅城政府則選擇直接訂立新規範,司機只要註冊成立「公司」,買足保險、繳付路費就合法。

各地官方搖擺不定的態度盡顯「Uber合法化」的兩難:為Uber打開方便之門,會影響既得利益者又要重新立法;將它阻諸門外,又會為政府帶來「拒絕新科技」的落後形象。政府應如何取態?

政府為火車頭 領市民走向未來

Uber全球的發展爭議雖然吵鬧,但其實非常「有趣」。

從這個代表著新型經濟、四處向既得利益者宣戰的應用程式上,我們可以看到各地對「創新」的態度,甚至文化特色,所以某程度上它也是一塊「照妖鏡」!政府不同的處理方法等同向初創界發出不同的訊息-官員對科技發展的眼光如何?是不惜大幅改革的真支持,還是只會泵水影相的假支持?如果政府只把Uber視為一間公司,從未考慮接納新科技,或者連溝通都無膽,只怕其他創新行事都會綁手綁腳,甚至另覓基地發展。

政府這個火車頭無膽,人民與企業就不能強出頭,到時發展滯後就不能只怪撥款不通過,或者市民不信政府。

試問當照妖鏡照出一隻陳舊到變白骨的老妖怪,稍微有智商的市民又怎會將自己未來投資在它身上?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88183/Uber%E7%85%A7%E5%A6%96%E9%8F%A1%20%E9%A1%AF%E7%9B%A1%E5%90%84%E5%9C%B0%E5%89%B5%E6%96%B0%E6%85%8B%E5%BA%A6

 

2016年8月1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互聯網+ Smart World

首爾「共享」政策幫小市民省錢

新加坡公開公私營機構數據、支援初創,亦高度著重共享文化。首爾則定位為「Sharing City」,逾9成市民能連接上網絡,屬全球比率最高,另逾6成人擁有智能電話,透過網絡共享可說是比向隔離屋借醬油還要簡單。

首爾市政府(簡稱為SMG)嘗試用「共享」政策解決市內社會問題,如交通、泊車、環保和住屋等。他們會向「共享」計劃中每間公司注資500萬元韓圜(約3.5萬元)、提供公關和諮詢服務,又會「出面」認證其共享企業身份,增公信力。

節省資源解決社會問題

在2014年,SMG通過《宣傳共享文化公告》,在條款中指明市長有責任「提供必要的支援,推廣市民和企業共享私人資源」。白紙黑字寫到明,一市之首一定要、而且要持續地實行;即使換屆,新班子都要繼續計劃,確保Sharing City不是「呃like」計劃。推廣共享的同時,SMG更會提出修例,找出需要放鬆的條例,建議減免特定稅項,鼓勵初創實踐計劃,如建議車位主人向公眾分享空置車位,就可免除路邊泊車位的稅項,吸引市民支持。

網站「Sharehub.kr」上介紹了不少當地成功的「分享」例子。截至目前為止,他們已有63個官方推薦的共享服務,種類包括空間、公共設施、產品、技能、經驗及內容等,非常豐富。他們亦為人民節省了不少資源-因為只計共享3,000個車位,市政府埋單就發現分分鐘幫市民節省了近1.6億萬元韓圜(約113億港元) 以上!所以共享不一定會造成另類壟斷,亦可以幫一般小市民「賺錢」!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83689/%E9%A6%96%E7%88%BE%E3%80%8C%E5%85%B1%E4%BA%AB%E3%80%8D%E6%94%BF%E7%AD%96%20%E5%B9%AB%E5%B0%8F%E5%B8%82%E6%B0%91%E7%9C%81%E9%8C%A2

 

2016年8月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互聯網 + Smart World

初創不應為贏拋棄堅持

今時不同往日,創業家寫一個程式可能只需要獨家技術,但要營運下去,就需要尋求資金、宣傳產品、招募同路人,為自己的品牌辯護,所以「說故事」的能力不容忽視。

美國第一夫人米歇爾在今屆全國民主黨大會上演講的「故事」便是範例,它全長只有15分鐘,但足以拉票、團結黨友、攻擊對手,同時高舉該黨形象。

米歇爾以母親的身份解釋總統不單是國家的領袖,更是小朋友的學習對象。她選擇的立場既個人,亦普及,觀眾容易代入思考,甚至認同她的觀點。米歇爾不但能夠講述「我」的個人理念,更能邀請「你」信任她;同時用「他們」 指出需要幫助的對象或另一陣營的對手。

每個演講者也應該追求能影響聽眾的表演,而非滿足於自己有自己講的「講話」,所以我也喜歡這樣連繫聽眾;「我現在正在為__奮鬥,那麼你呢?」鼓勵他們尋找自己的天職,甚至加入我們的團隊。

當然故事講得好也不一定代表產品或技術有真材實料,例如前「獨角獸」Therano的美女CEO輟學創業的故事也曾是媒體寵兒,不過產品出事後,神話還是掩蓋不了醜聞。

技巧以外,我更欣賞米歇爾在演說中傳遞的價值觀:「When they go low, we go high. (當他們選擇低賤,我們選擇高尚。)」 從政者及初企不論競爭如何激烈,都不應為贏而拋棄堅持,反為應強調自己的信念,吸引理念相近的人選擇你的品牌,響應你的行動。在風雨飄搖的日子,「堅持」價值千金,也就是你的企業最大的賣點。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79261/

2016年8月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0互聯網+ Smart World
 
獅城「虎媽」 軟硬兼施推創新
 
新加坡近年積極朝「智能國家」的方向發展,當地「創科局」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和即將在今年尾成立的新部門GovTech,將會建立Smart Nation Platform,集齊各部門數據,讓政府按大數據改善公共服務。
 
星上載政府數據 利開發程式
參與單位除了本地公營機構,更包括相關行內人,甚至外國私企如Uber和「本地薑」GoGoVan。
 
他們亦重新修整Data.gov.sg網站,用圖像呈現70多個政府機構的資料,並以包括API (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在內的多個格式上載,讓程式員可以直接開發Apps。
該網站現時已啟發了上百個相關應用程式,逐步令當地人的生活更「智能」。這個數據分析平台正是香港缺乏的「軟件」! 數碼港辦公室的租金是夠便宜,香港共同工作間甚至比初創多,硬件充足,但軟件卻仍限於座談會和聯誼活動。須知道創業家有時雖缺乏某些專門知識,卻能靈活想出解決方案。政府有資源收集各行各業的數據,卻沒有時間和創意利用它們,初創就正好能填充空隙,轉化社會問題。
如果政府只會不停成立辦公室,卻甚少推廣軟件如合作平台和分享文化等,這和放售劏房的包租婆有什麼分別?但新加坡這個「虎媽」卻不同,惡就惡,但對國家發展方向,基建和資訊等都為市民準備好,而且願意擁抱未來趨勢,起碼也是個有遠見的「虎媽」!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75059/%E7%8D%85%E5%9F%8E%E3%80%8C%E8%99%8E%E5%AA%BD%E3%80%8D%20%E8%BB%9F%E7%A1%AC%E5%85%BC%E6%96%BD%E6%8E%A8%E5%89%B5%E6%96%B0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1199 PCM】p.84 – 87

Google 講師剖析雲端教育服務趨勢

https://www.pcmarket.com.hk/2016/07/25/google講師-剖析雲端教育服務趨勢/

 

2016年7月26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3 互聯網+ Smart World

舊廠區變初創園 獅城「搞得起」

 

港府年初宣佈在工業邨推動「再工業化」,不過現在依然只聞樓梯響。

其實用工廈搞創新不是什麼新主意。數年前新加坡就用舊廠區建立了「71棟」(Block 71)創業基地,《經濟學人》稱之為當地科技初創生態系統的心臟。今年6月我就曾實地體會他們濃厚的創新氣氛。

71棟和去年擴建的73棟和79棟(下稱「71-79棟」),位處新加坡One-North地區。那裡集生物醫學、資訊通信技術、媒體業和社交娛樂設施於一身的R&D基地;加上同區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遍地都是優秀人材。園區規劃完整,除了低租金辦公室、運動和娛樂設施、投資及法律支援服務,更難得的是還有日間育兒中心和熟食中心。其中,新潮的熟食中心甚至已成為當地的新蒲點。

新加坡政府的家長式管治一向出名,手法雖然惹爭議,但這種強勢、目標為本的行動力有時卻有用得很。

政府角色 功不可沒

71-79棟的計劃由官方牽頭進行,還會在美國三藩市複製,藉此連繫兩地的創業生態系統。多個國營機構如Infocomm Development Authority、Media Development Authority、研究機構A*STAR亦進駐園區,為初創提供創業基金和研究支援,數分鐘的腳程快過打熱線,十分方便。整個71-79棟區非常有型,充滿活力的氣氛令園區成為社區,而非單純辦公室。創業變得好玩又有活力,今次新加坡政府這位嚴厲的家長確實功不可沒。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70621/%E8%88%8A%E5%BB%A0%E5%8D%80%E8%AE%8A%E5%88%9D%E5%89%B5%E5%9C%92%20%E7%8D%85%E5%9F%8E%E3%80%8C%E6%90%9E%E5%BE%97%E8%B5%B7%E3%80%8D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A15 互聯網+ Smart World

遙距「睇」醫療系統紓壓

今年3月,醫管局的數字顯示公立醫院內科住院病床佔用率平均為116%,一般診症也需要等候數小時;有研究更指2020年香港將欠缺約1,000名醫生。

醫療系統受壓,提供服務要等,培訓醫生要等,但不是每一個人都等得起。面對同樣的問題,美國則著手研遠程醫療技術,減少民眾對公立醫療服務的需求。

就在上星期(7月上旬),遠程醫療公司Avizia就成功得到逾千萬美元的A輪融資,是業界迅速冒起的新星之一。

慢性病可初步問診 加快流程

Avizia提供視象會議器材和獨立診斷工具,讓病人可以安坐家中、護老院中接受遠端醫生和護士的「檢查」,透過工具如檢查用的相機和聽診器,實時傳送健康數據。

這些技術使一些慢性病,如糖尿病、認知障礙症(又稱失智症,Dementia)、癌症等,可以先透過螢幕由護士進行初步問診,按需要再安排患者到診所與醫生見面診症,減少診所的人流和公立醫院醫生的工作,加快輪候時間。配合物聯網和穿戴式裝置,遠端醫療中心更可以密切監察患者的身體狀況。到時根本不用預訂問診時間,醫護人員一發現問題就可以馬上與你視像會議,即時處方。

當然這些提案只是起步階段,但卻並非不可能—至少社會要考慮這個可能,才有辦法進一步推行立法、鼓勵業界研發和醫護人員使用。醫療科技能否在港推行,其實也要視乎大家願不願意相信這些新事物,走出傳統「睇」醫生思維。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66316/%E9%81%99%E8%B7%9D%E3%80%8C%E7%9D%87%E3%80%8D%E9%86%AB%E7%94%9F%20%E9%86%AB%E7%99%82%E7%B3%BB%E7%B5%B1%E7%B4%93%E5%A3%93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5互聯網+ Smart World

「授閱權」立法 革新圖書館營運

近年面對網絡、電子書、讀者學習模式的轉變,出版業近年的銷情不算理想。讀者減少買書,作者和出版社第一個受害,圖書館的借書服務更被指有份減少書本銷量。於是開始有團體要求要求政府就「授予公共圖書館圖書借閱權」(Public Lending Right,下稱「授閱權」)立法,保障出版書籍者的著作權,令書本能夠與音樂一樣,收取相應的版權費。

「授閱權」來自1979年英國《授閱權法案》(Public Lending Right Act)。由於分開每間圖書館計算圖書的行政費過於龐大,英國選擇從整個系統中抽取圖書館樣本,並參考它們的借閱量,計算出版方該收取的費用。香港可以同樣按用量收費,但同時也可加多一點彈性,為這項「老餅」的法案翻一翻新。

香港人十個有八個擁有智能電話,電子書一定有市場,授閱權不需只針對實體書收費。藉著討論授閱權的時機,不如乘勢推出圖書館電子書訂閱服務,讓圖書館像KKBox、Spotify一樣收取月費,並與作者和出版商分成,無限量供應電子書。與此同時,政府也可以派發電子書劵,津貼市民購買基本訂閱服務。

推電子書訂閱 可讓作者分成

圖書館除了要服務讀者,亦需要照顧本地創業工業的發展。其他收費平台上本來就已經備有不少書目的電子版本,如果把它們集中到圖書館的的電子平台上,由市民付費、政府津貼服務,出版商和作者分成,都可能發展成一種嶄新的圖書館營運模式!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57282/%E7%A0%94%E3%80%8C%E6%8E%88%E9%96%B1%E6%AC%8A%E3%80%8D%E7%AB%8B%E6%B3%95%20%E9%9D%A9%E6%96%B0%E5%9C%96%E6%9B%B8%E9%A4%A8%E7%87%9F%E9%81%8B

 

2016年6月2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6 互聯網+ Smart World

蘋果型格不再 果粉隨時「變節」

蘋果在月中舉行2016年度WWDC,不過既沒有VR,也沒有電動車和智能家居,其實幾沉悶。

蘋果的市場策略向來針對40多歲、事業有成的白人男性的需要,功能如隨身行事曆、健康追蹤等,對熱愛網上虛擬生活的後生仔來說愈來愈「唔型」。有評論更稱這些典型蘋果客仔為Apple Man,亦即為中年「果佬」,日常生活通常是做運動、開會,放假為家人開派對。具體而言就是一般公司中高層員工的模樣,「離地」得很。

「不問世事」落後其他科企
科技通常「型」在帶領潮流,且對未來具啟發性。蘋果近年專注改進自己的產品,比起其他科技巨頭卻未免顯得「不問世事」。其他品牌也有在媒體、網絡、教育、醫療、交通方面積極改善人類的生活,例如Facebook 朱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 要使我們消費的內容影像化,「鐵甲奇俠」馬斯(Elon Musk) 就話要帶人類移民火星,但蘋果呢?當然這些計劃背後一定有市場考慮,但至少他們成功引起社會討論這些建議的可能性,想像未來。

作為科技品牌,蘋果「唔型」已是嚴重的致命傷。最新一季中,iPhone已佔蘋果所有收入的65%,但收益已較去年同季下跌16%。金蛋全部投放在同一個竹籃,但這隻會生金蛋的鵝也有飽和的一日,頗為危險。老實講,我最近亦開始轉用Google,連果粉都「走佬」,蘋果只怕連「食老本」都難。身為果迷,惟有希望它能為社會帶來更多改變,重拾「型格」!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53283/%E8%98%8B%E6%9E%9C%E5%9E%8B%E6%A0%BC%E4%B8%8D%E5%86%8D%20%E6%9E%9C%E7%B2%89%E9%9A%A8%E6%99%82%E3%80%8C%E8%AE%8A%E7%AF%80%E3%80%8D

 

2016年6月2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1 互聯網+ Smart World

創業英雄無「關公」收費掀災難

本地創業明星GoGoVan今個月起「獅子開大口」開始收費,引起網民關注。近日我抓到機會問清楚創辦人之一Steven有關收費大計,發現原來他們沒有在事前公開通知大眾,所以最後只能回應指控,進退失據!

究竟這班小伙子是不是見錢開眼、有錢就惡?Steven解釋,收錢只是為了避免第4次破產-原來之前已經有3次面臨破產。最近一次就是上年11月中國大陸資本寒冬,令他們融資失敗。公司本來一直免費,但幾年來已損失幾千萬美金,至今仍未錄得盈利;加上公司接近3周年的轉捩點,於是他們上年年尾就決定「洗心革面」收費。

公眾期塑高 應盡早交代

現在GoGoVan只針對最受歡迎的一成柯打收取8% 至 10%的佣金,其餘維持免費。我作為用戶也覺得頗合理,總不可能一直免費的。優質服務絕對值得顧客付費享受,何況明碼實價,又能保證有Job做,其實非常公平。不過公眾對這些曾經「上神枱」的本地品牌的期望比一般品牌高,所以如此重大的改變應盡快對外交待細節。公眾的信任不是永遠不變的,做人要有公關,做英雄更加要有公關,千萬不要以為自己站在道德高地便疏於解釋。

共享經濟的便利源於其龐大的供應網絡,但這些數據聚集在一兩間公司手中,加上用戶依賴服務,難免會造成市場壟斷。共享經濟對市場的影響力十分強大,然而權力容易使人腐敗,企業的營運方法全取決於創辦人的理念,希望Steven 能在發展業務的同時勿忘初衷!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48985/%E5%89%B5%E6%A5%AD%E8%8B%B1%E9%9B%84%E7%84%A1%E3%80%8C%E9%97%9C%E5%85%AC%E3%80%8D%20%E6%94%B6%E8%B2%BB%E6%8E%80%E7%81%BD%E9%9B%A3

 

2016年6月15日 (星期三)

【on.cc東網專訊】

郭怡雅鼓勵活學英文 網上學習成績全球排第2

http://hk.on.cc/hk/bkn/cnt/news/20160615/bkn-20160615071516861-0615_00822_001.html

 

2016年6月1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5 互聯網+ Smart World

共享經濟非做善事 收費「有得傾」

江湖傳聞:初創界「本地英雄」GoGoVan近日開始向旗下司機徵收「Go分」,消息一傳出,對家CALL4VAN馬上出聲明,義正辭嚴稱會努力保持低價幫司機搵食。義氣還義氣,但服務是否不應收費,還需大家認真思考後再作決定。

同為運輸界明星,Uber的顧客一樣對服務的收費感到不滿,特別是其「颷價」(Surge Pricing)模式。今年元旦便有美、英用戶投訴收到帳單後方知車資是平日的9倍,大呻Uber「趁醉打劫」。

享獨家資訊 有權定價

其實勝者全取(Winners takes All)是科技界常見現象。Uber在電話召車差不多已在國際間寡頭壟斷,自然有其叫價力。不是每個國家的召車服務都誠實可靠的,Uber評分制幫旅客減少在路邊比價和找尋友善司機的時間,保障自身權利,省下不少資訊成本。當資訊就是權力,有獨家科技掌握資訊的品牌自然有定價的權力。

既然服務有價有市,建議Uber不如公開「飈價」的詳細理據和方程式,如召車地區的即時車輛數目、正在「飈價」的地區等,讓司機根據價錢安排路程,也讓用戶能預測升幅。資訊公開後,其他公司難以從中獲益,卻可改善品牌形象,帶來數字以外的收益,計落雙方都有著數,何必神神秘秘?

當品牌坐擁壟斷式價錢設定的權力,創辦人對初衷的堅持才是最重要的定價指標。「共享經濟」不是做善事,只要合情合理、程序透明、服務可靠,寡頭壟斷也不一定是壞事,收費也不一定是「罪」無可恕!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44724/%E5%85%B1%E4%BA%AB%E7%B6%93%E6%BF%9F%E9%9D%9E%E5%81%9A%E5%96%84%E4%BA%8B%20%E6%94%B6%E8%B2%BB%E3%80%8C%E6%9C%89%E5%BE%97%E5%82%BE%E3%80%8D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1192 PCM p84-87 eKids

每日15分鐘 快樂學英數

 

2016年6月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互聯網+ Smart World

數碼年代學中史 VR 「回到三國

我那一代人小時候學中史,基本上是學習古代王朝覆亡、更替、遭受外憂內患的循環。但在數碼年代,學生隨便上網也找得到了,他們應該怎樣讀中史?

其中一個方法是,在初中必修課程中用比較歷史(Comparative History)的方式,增加橫軸歷史分析(空間層面),平衡地看發生在相同年代、不同地方的歷史。例如19世紀尾,中國在進行「洋務維新」的同時,日本也有「明治維新」,兩者同樣因為看到洋人「船堅炮利」,所以生出學習之心;然而中國最後卻在對日的甲午戰爭中戰敗。所以歷史的「機遇」的確十分奧妙——兩地在差不多時間的改革,卻能得到另一種機遇!

這種分析方法在高中課程中頗為常見,但可以提前讓初中生更全面地看到中國在不同時間點上得到了,又錯失了哪些機遇,世界又因而有甚麼轉變。朝代更替只是當時世界上眾多機遇的其中一個,學生不可止於此。

比較分析 謙虛目光看世界

當然中史也可以電子學習,例如有團體設中史動畫製作比賽,研究用VR(虛擬現實)技術帶學生「回到三國」,「親身」體驗歷史現場等。考慮到新一代習慣少文字,多媒體的學習模式,這些方法或許可以讓他們更容易感受歷史,在初中時期增加對歷史科的興趣,為這些快將被中學擱置的科目「吸客仔」。

歷史該讀,因為我們需在這些故事中學習用謙虛的目光看世界,才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成為與世上其他大國相比,在政治、經濟、文化上仍然強大的真正「強國」。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m.hket.com/article/1440223/%E6%95%B8%E7%A2%BC%E5%B9%B4%E4%BB%A3%E5%AD%B8%E4%B8%AD%E5%8F%B2%20VR%E3%80%8C%E5%9B%9E%E5%88%B0%E4%B8%89%E5%9C%8B%E3%80%8D

 

2016年5月3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Smart World

「自製」電子書 整理資料更便利

2008年至2010年,電子書的銷量上升了1260%,情況大好。事實上,很多讀者在多年後變成混合型讀者,一手電子書一手實體書,兩者各自各搵食,河水不犯井水。

我自己也是混合型讀者,相信各位讀者也是吧!現今一人一Smartphone在手,本地、海外的媒體應用程式多不勝數,社交媒體上又充斥著各種新聞、評論文章,日常資訊幾乎90%是在電子平台上閱讀。不論多喜歡紙本書,你也一定會同意電子資料容易搜尋、整理、做筆記。因此我經常在閱讀不同資料的時候,花幾分鐘時間把一些重要的內容「加工」製成「電子書」。

文件增標籤 掃描後可搜尋
如果是網頁內容的話,我會在瀏覽器中安裝Evernote Plug-in,不但能去除廣告,清除內文格式,擷取網頁的資訊,更可按用家需要加入Evernote程式內的不同資料夾,並加上標籤,還可在任何位置加上注釋,將資料分門別類。

如果是實體書,現今多個掃描Apps已可以取代掃描器的功能 。例如上文提到的Evernote,其免費拍攝功能可以掃描文件,除了能做單色處理,亦可以把文件內容電子化,令用家可以「搜尋」實體書。

Microsoft Office Lens也可以做到類似的功能,而且還可以拍下Powerpoint、白板上的內容。如果出席seminar的時候坐正側邊位,可用Office Lens拍下傾斜的螢幕畫面,讓它幫你自動變成正面截圖。

所以只要找到適當的工具,「綫下」的意念也可以輕易變成「綫上」!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35851/%E3%80%8C%E8%87%AA%E8%A3%BD%E3%80%8D%E9%9B%BB%E5%AD%90%E6%9B%B8%20%E6%95%B4%E7%90%86%E8%B3%87%E6%96%99%E6%9B%B4%E4%BE%BF%E5%88%A9

 

2016年5月2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9 互聯網+ Smart World

「共享」圖書館 點止借書咁簡單

近年香港社會愈來愈多人關注教育議題,又想推STEM﹝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教育﹞,又想學芬籣推主題式教學,但有沒有想過教改的關䭈可能就在學校圖書館?

想小朋友有創新思維,除了買多兩部平板電腦,實行IT增潤課程,學校更需要一個全新的發展空間。

共享時代來臨,圖書館「只在乎享用,不在乎擁有」的核心價值漸漸被市場記起,例如美國就出現了同時可借書,又可借車衣機、結他、電動遊戲等等日用品的圖書館。

彈性學習空間 突破局限

可能你會問:有咩咁勁?圖書館都「共享」影印機幾十年啦!但如果共享的是3D打印機呢?可能連70歲伯伯都可以自己設計產品!不少外國學校開始為圖書館加入Lego、electronic blocks 玩具等Maker工具,小朋友不單沒有因為而放下書本,反而會為了發明而主動尋求更多知識,主動找書看。

圖書館也可變成Learning Commons,空出開放空間,添置容易移動的傢俬,讓學生可以隨時改變圖書館的設置,避免物理環境局限創意,鼓勵協作、討論。當學校圖書館變成彈性學習空間,老師也可以安排更多不同的主題式小組學習,讓學生離開課室。

討論圖書館存廢,其實是在討論這個「空間」的使用方法,所以不要被「圖書」兩個字局限想像。未來圖書館只要引入更多方法和工具助大眾「共享」知識,令學習變得更好玩,便可以為這個空間吸引「新客源」!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未來圖書館系列 . 四)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31693/%E3%80%8C%E5%85%B1%E4%BA%AB%E3%80%8D%E5%9C%96%E6%9B%B8%E9%A4%A8%20%E9%BB%9E%E6%AD%A2%E5%80%9F%E6%9B%B8%E5%92%81%E7%B0%A1%E5%96%AE

 

2016年5月1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1 互聯網+ Smart World

90億美元「消失記」創科多騙局?

曾是初創勵志故事典範的Theranos,被《華爾街日報》記者 John Carreyrou揭發其「獨創」的血滴代替抽血檢查的技術,原來是一個騙局。結果短短6個月內,公司估值從90億美元﹝約700億港元﹞變得一文不值。

可能因 Theranos 是美國新創企業,既未曾上市,業務又以美國為主,香港傳媒對於這「90億美元消失記」似乎興趣不大,但其個案正好向公眾顯示創新企業造假的情況及嚴重性。

新創企業沒明確監管 宜小心

該企業能在幾年間崛起,傳媒追捧絕對功不可沒。在John Carreyrou報導發表之前,傳媒集中圍繞美女創辦人Holmes傳奇故事,例如19 歲從史丹佛大學輟學,研發革命性醫療技術,更成立公司反聘自己大學老師當員工,30歲便擁有市值90億美元的企業。在這些吸引讀者注意的標題之下,公司業務是否可靠,數字是否真確,反而成為次要。

近年新創企業的成功故事,成為了傳媒的寵兒,然而這些「成功」故事是否真實,似乎未見有人深究。其實香港亦有類似情況出現,還記得去年獲得香港資訊及通訊科技獎(ICT)最佳大獎的咖啡機嗎?得獎後這間香港新創公司Nbition麻雀變鳳凰,成功在集資網站Kickstarter籌得資金,但結果產品遲遲未出,最終成品更被指貨不對版,許多投資者質疑其有詐財的嫌疑。

市場對新創企業並沒有明確的監管,當傳媒報導「成功故事」之時便要尤其小心,須深了了解及探究,免得成為騙局的推手。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27401/90%E5%84%84%E7%BE%8E%E5%85%83%E3%80%8C%E6%B6%88%E5%A4%B1%E8%A8%98%E3%80%8D%20%E5%89%B5%E7%A7%91%E5%A4%9A%E9%A8%99%E5%B1%80%EF%BC%9F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明報 Happy PaMa 教得樂 No.086 12

教學有辦法 寓教於樂 訓練聽說讀寫 每日打機15分鐘學英語

【明報專訊】這個年頭,想小朋友完全不接觸電子產品、不玩電子遊戲,幾乎是天方夜譚的事。既然避無可避,那不如善用它的「魔力」,成為孩子學習的原動力。電子學習聯盟最近與四間小學合作,推出「Happy15」英語學習計劃,從外國引入網上英語學習遊戲平台「Skoolbo」,鼓勵學生每日「打機」15分鐘,提升英語能力。

「Happy15」在今年3至7月期間以先導計劃形式推行,除浸信會天虹小學、保良局王賜豪(田心谷)小學、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外,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亦是其中一間參與計劃的學校。該校英文科陳珮芬老師笑言,不知何解,小朋友天生對電子遊戲的領悟能力特別強,不消一會兒,他們已經掌握到玩法;像小六女生梁芷珊,校方引入Skoolbo僅個多月而已,她已經玩得出神入化,累積了超過10,000分。

遊戲不老套 依表現調適題目難度

採訪當日,校方邀請了芷珊和幾位同學示範Skoolbo的玩法,雖說是示範,但她也玩得相當認真、投入,還不時肉緊地尖叫。「這些遊戲真的很好玩啊!你看,每儲到5000分,便可到『頒獎台』領取一張證書,我拿過兩次了,還用獎賞得來的虛擬貨幣,買了兩間屋,添置了梳化、盆栽、玩具熊,我覺得這兩間屋佈置得蠻漂亮。」芷珊興奮地說。

Skoolbo是由澳洲一名老師Shane Hill於2010年創立,屬免費網上學習遊戲平台。無可否認,Skoolbo不論在界面設計,以至玩法、情節、3D動畫美工、配樂等,都有別於相對老套的一般傳統電子教學遊戲;反之,它極之貼近時下流行的電子遊戲。但不同的是,當中每一個遊戲,都以學習英語、數學及普通話為主要目的。

以英語為例,電子學習聯盟主席黃岳永表示,Skoolbo可同時加強學生在聽、說、讀、寫四方面的能力。玩家對象為4至12歲,首次登入遊戲後,系統會自動分發英語學習任務,從而評估學生的能力,之後再依據玩家的表現,調適任務,讓孩子循序漸進地學習。

連線對戰 香港積分全球排第二

此外,Skoolbo還可讓玩家以手機、平板電腦或桌上電腦來連線對戰,不單可跟同校同學、香港其他學校的學生,甚至是全世界的小學生一較高下。在計劃推行期間,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便曾經在全校學生的總分數壓倒全世界數以萬計的學校,在全球積分榜排行第二位,在英國積分榜更高踞第一位,張作芳校長對此感到相當鼓舞,「真想不到學生的反應這麼好。我相信,是因為這套遊戲真的捉摸到小朋友的心態,刺激、好玩,又可以換禮物,玩的過程,他們不知不覺便學到生字文法,完成了練習」。

計劃積分換「實質」禮物

在Skoolbo中,玩家完成任務後可掙取分數,進而兌換虛擬禮物。然而,「Happy15」發起人黃岳永打算透過生活上「實質」的獎賞,鼓勵這班基層學生。他透露﹕「我在構想,如果累積到某一個分數,同學可獲得食品、超市禮券;如再拿得高分一點的話,或許會送贈電影戲票、主題公園入場券;至於終極大獎,則是一部平板電腦等。」

■增加學習動機

擬增提示功能

15分鐘不下線即停

「Happy15」顧名思義,是每天用15分鐘的愉快時間來玩電子學習遊戲,期望積少成多,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並更有信心地運用英語。然而,始終是電子遊戲,又如何防止孩子沉迷呢?

黃岳永表示,正與開發商研究在系統內增設提示功能,提醒小朋友15分鐘的遊戲時間已經過去,假如孩子在短時間內仍然不下線的話,系統會停止再分發遊戲任務。

經過個多月來的觀察,陳珮芬老師說,絕大部分學生都有良好的節制能力,未見沉迷。她指出,香港小朋友普遍在「說」和「聽」方面的能力較弱,始終英語不是母語,平日少機會說,孩子也不會主動收看英文電視節目,因此,她期望透過Skoolbo這套遊戲,可幫多一點點,「我不是說每天打機15分鐘,便可令他們的英文科成績提升5分、10分,而是希望同學們至少不再抗拒英文,甚至有興趣去學習」。

■免費下載

有興趣的家長、老師或學校,可登入Skoolbo網址﹕skoolbo.com,免費下載給小朋友試玩。

文﹕沈雅詩

圖﹕黃志東、受訪者提供

http://news.mingpao.com/pns1605101462816428284

 

2016年5月1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Smart World

鼓勵讀者好奇心 圖書館新定位

拜「Google大神」所賜,現代人遇到問題,總習慣張口就問,然後等其他人,或人工智能呈上各種超連結作回答。答案隨處可得,學生不需再為「搜尋資料」煩惱,學習過程的重點回到「動機」之上。因為要找到關鍵字,首先要由好奇心驅使,接下來的步驟- 資料搜集與閱讀便不是最大的障礙。圖書館與其以定位為資料儲存庫,不如回歸到引發學習動機—亦即是好奇心—的角色。

書店叫人閱讀 由需求出發 

在資料氾濫的現在,就連書店也費盡心思吸引大眾讀書。以去年在日本、上海和台灣新開張的無印良品書店為例,可以用「口袋中的的書」、「同級生與書(書店職員的個人推薦)」等為充滿人性化的主題,從讀者的需求出發,引起他們拿起書本的興趣。

另外,我上星期提到的Amazon,最近亦仿照網絡書店的形式開辦實體書店,並在書架上陳列「瀏覽此商品的人,也瀏覽……」等,根據其他讀者喜好演算而來的推薦書單。這類書店按讀者的興趣設計展覽,引起大眾消費(閱讀)的欲望,其實和圖書館「鼓勵閱讀」的目的意外地相似。

只要能令讀者對主題產生好奇心,並產生想要閱讀的慾望,沒有書的圖書館一樣可以成為引起學習興趣的空間。書目縱然減少,但只要借書的意欲提高,讀者自會願意購買或到其他圖書館借書,發揮「流動」的現代學習能力。

(未來圖書館系列 ∙ 四之三)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23071/%E9%BC%93%E5%8B%B5%E8%AE%80%E8%80%85%E5%A5%BD%E5%A5%87%E5%BF%83%20%E5%9C%96%E6%9B%B8%E9%A4%A8%E6%96%B0%E5%AE%9A%E4%BD%8D

 

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3 互聯網+ Smart World

新時代學習模式 圖書館「缺席」

我自問也是一個學習迷,不時會找一些新題材自行研究一番,而最近的興趣就是VR (Virtual Reality,虛擬實境)的技術和應用。

我先被一段20分鐘的TED Talk吸引,然後馬上登入Kindle Unlimited找到5本適用書籍參考。這類服務只需數十港元月費,用家便可任意閱讀數十萬本書,當中甚至有未出版的書稿!因此Kindle書目一定新過圖書館,圖書館與電子書相比,實在「冇得留低」。

電子書+社群交流 完成學習

閱讀這些資料後,我只需按不同作者的思考脈絡,搜尋更多材料,又或者與對VR感興趣的社群多多「吹水」交流,便可以完成一次有系統的學習。這是都市人現今最常用的學習模式,但途中圖書館完全「缺席」,問你死未?

不過Alpha Go多聰明也好,始終仍未能產生「觀點」。內容和資訊縱使很多,但只有經過思考和整理的資料才是「知識」。我仍需根據不同多媒體資料建立自己「Yahoo!式」的分類系統,由它們引起學習興趣,再引導、推薦學習方法,才可以有條理地吸收新知識。「故事」有時是學習者自己找不到的,所以需要幫忙,才可令資料轉化為知識。

圖書館以傳遞知識為重任,設計上也須符合現今讀者多媒體、高科技的學習模式,重用家體驗。用家不會為你留步,服務提供者要抓著他們的心,惟有趕緊向前追上。

(未來圖書館系列∙四之二)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18783/%E6%96%B0%E6%99%82%E4%BB%A3%E5%AD%B8%E7%BF%92%E6%A8%A1%E5%BC%8F%20%E5%9C%96%E6%9B%B8%E9%A4%A8%E3%80%8C%E7%BC%BA%E5%B8%AD%E3%80%8D

 

2016年4月2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6 互聯網+ Smart World

AI代勞分類 圖書館要找新出路

我經常提倡電子學習、科技生活,當然也是日夜機不離手。但不說不知,原來童年的我是個超級圖書館迷。不知道是因為管理員姐姐親切可人,還是其他原因,我甚至曾經以成為圖書管理員為目標,認真研究圖書分類系統。

今天回想起來,現代人依賴的搜尋引擎竟都是這個系統的後代。圖書館的書架就是十多年前的Yahoo! ,以入門網站(Portal Sites)模式分類陳列資料。使用者只需如同到圖書館書櫃找書一樣,按照相關的分類條目,逐一根據封面、書名找出感興趣的資料。即使是完全陌生的題目,只要分類清晰,使用者也可瀏覽書架找出資料。

搜尋引擎 圖書分類系統後代
另一個圖書館系統則與Google相似的關鍵字搜尋。網站沒有預設任何條目,使用者需要先輸入一些字詞,待系統推薦資料,並自行消化內容後,再輸入另一堆關鍵字修正搜尋內容,如此類推直至找到最接近的答案。前者為圖書館最基礎的運作模式,依靠詳盡的分類系統服務讀者。然而當人工智能(AI)如Alpha Go的功能日漸強大,分類工作隨時可能由它們代勞。圖書館要「持續發展」,除了做好分類,只怕需另尋出路。

我今日雖以企業家為業,卻仍然對圖書館助人連繫知識和資訊的工作感興趣。如何幫助它面對「二次前途問題」,迎接科技的挑戰,也是我這個科技人將來應當還的債。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14902/AI%E4%BB%A3%E5%8B%9E%E5%88%86%E9%A1%9E%20%E5%9C%96%E6%9B%B8%E9%A4%A8%E8%A6%81%E6%89%BE%E6%96%B0%E5%87%BA%E8%B7%AF

 

 

2016年4月1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6 互聯網+ Smart World

加密勒索軟件 防範6貼士

由2月起,一隻名為「Locky」的加密勒索軟件為全球資訊保安界帶來一陣過境颱風。它主要用釣魚電郵、透過附件加密電腦及內聯網中的檔案,並要求受害者支付贖金換取解密密鑰。已有不少醫院、學校、非政府組織甚至個人用戶中招。

「Locky」成功突破部分防毒或防垃圾郵件的功能。因其加密程式並非常見病毒檔,能以「無害」的身份瞞天過海。加上這次罪犯不以盜取資料為目標,只為賺錢,「多勞多得」地積極散播病毒,大家開啟或下載檔案也需更為小心。

給公私營機構的貼士:

  1. 應多依靠專業IT服務;
  2. 採用多層防禦(Multi-layer Defence),上至網絡供應、下至操作系統逐層防禦;
  3. 每天離線備份;
  4. 定時更新電腦(包括Windows和Mac)和路由器;
  5. 同時考慮轉用雲端電郵寄存服務,例如Google Apps for Education/ Work、Microsoft Office 365等,盡早過濾出可疑郵件;
  6. 雲端儲存空間卻不應24小時與個人電腦保持連接,用完應馬上登出。因為一旦中招,連接中的雲端儲存空間也會被惡意程式沿著舊儲存路徑同時加密。

至於一般個人用戶,與其增加防毒工具,倒不如做好備份、更新,減少損失。

最後亦不應支付贖金換取解密密鑰,因為你的行為更會證明加密勒索軟件「有價有市」,鼓勵犯罪。因此千萬不要付錢了事!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06342/%E5%8A%A0%E5%AF%86%E5%8B%92%E7%B4%A2%E8%BB%9F%E4%BB%B6%20%E9%98%B2%E7%AF%846%E8%B2%BC%E5%A3%AB

 

2016年4月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Smart World

芬蘭營造創業氛圍 港難比較

很多人認為芬蘭「成也Nokia,敗也Nokia」。不過,只要去芬蘭走一趟,看看其高質素的教育制度、具備獨立思考及樂於創新的年輕人,便知道這個北歐小國絕對不會因諾基亞手機的離去而一蹶不振。

走在芬蘭的坦佩雷(Tampere ),很容易便感受到一股創新的文化氣息。坦佩雷曾是芬蘭最主要的工業中心,西側的諾基亞市便是諾基亞公司誕生地。要體驗芬蘭創業氛圍,當地大學是最佳去處。

政商學界緊密結合 樂於分享
校園內最新的一棟大樓便是為創新企業而建。高層被設計為共享空間,以廉價為初創企業提供辦公室,更會在每周都會舉辦活動,除初創公司外,大學的教授、研究員及學生亦會出席,就大家遇到的問題討論,或鑽研新項目。

為鼓勵國民創新,芬蘭政府有一整套對應方案,政府、科研機構、企業和學校都緊密結合在一起,鼓勵有意創業的人士主動出擊。

芬蘭還有一點與眾不同的地方,是企業之間的非常願意分享和合作。以Rovio開發的憤怒鳥Angry Bird為例,便孕育了不少當地的小型網路及遊戲公司。當地後起之秀SuperCell,就連續兩年成為手機遊戲王者!

芬蘭人口約540萬人,較香港還少,但其創業環境則是香港難以比擬。單單是辦公室這一項,我便從未見過有港府有政策協助初創公司租用辦公用室,昂貴的租金亦打消了不少年輕人創業的想法。鼓勵創業不只是徒呼口號,而是要有整套政策配合,香港實在還有很多地方需要學習改善。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401977/%E8%8A%AC%E8%98%AD%E7%87%9F%E9%80%A0%E5%89%B5%E6%A5%AD%E6%B0%9B%E5%9C%8D%20%E6%B8%AF%E9%9B%A3%E6%AF%94%E6%93%AC

 

2016年3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6 互聯網+ Smart World

Nokia「消失」芬蘭憑創新自救

香港政商界不時高呼「沒有自由行,香港會怎樣怎樣」,那我們不如把目光放遠一點,看看北歐小國芬蘭的情況。

對IT人來說,孕育出Nokia(諾基亞)的芬蘭絕不會感到陌生。芬蘭經濟研究院的數據顯示,1998至2007年間,芬蘭的經濟增長的四分之一、達23%是來自Nokia,同期公司研發支出佔全國30%,創造近2成出口額。曾幾何時,進入Nokia工作一輩子,是芬蘭人對人生贏家的最佳詮釋。然而,當Nokia在智能手機一役中痛失先機,整間公司在幾年間迅速衰落,最終核心的手機業務更要出售予微軟。

政府整套創新政策對應
一代手機霸主Nokia從此消失,代表著芬蘭經濟失去最大支柱。當工作穩定性不再,芬蘭人為自己所找到的生路,便是創新企業。除了Nokia 設立基金外,芬蘭政府也有一整套的舉國創新政策與之對應,科研機構、企業和學校緊密結合之下,芬蘭的創新企業可以說是遍地開花。

這些創新企業能否將芬蘭推向Nokia時代的輝煌,仍言之過早。與其他鼓勵創新的國家及城市比較,我個人認為芬蘭的創投需要更多的國際經驗,以幫助其走向世界市場。

沒有東西是永恆不變。芬蘭多年的教育改革,令年輕人具備靈活思考及解決問題能力,能逆境中迅速作出改變,正是國家競爭力未因Nokia出售手機業務而重創的原因。香港應視此為鑑,為未來走出單一經濟來源陷阱作好準備。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398142/Nokia%E3%80%8C%E6%B6%88%E5%A4%B1%E3%80%8D%20%E8%8A%AC%E8%98%AD%E6%86%91%E5%89%B5%E6%96%B0%E8%87%AA%E6%95%91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互聯網+ Smart World

17歲才考試 芬蘭教育烏托邦

教育應該是一件讓孩子享受快樂、畢業後亦能學有所用的大業,而非單論分數。各國推崇芬蘭教育制度,其中最受注目的一點便是不以考試成敗來判定一個人的成敗。

信奉「考試愈少 學得愈多」

香港學童是「學校不夠,再加補習」,芬蘭教育則信奉「考試越少,學得越多」。至於如何可以不用考試又維持學習水平,便是教師的工作。學生在17至19歲才首次需要考試,在此之前,校內功課也只供老師參考,不作評分。老師在教學上享有更多的自由,課堂活動也更為多元,有助訓練學生靈活的思考方法。

芬蘭最近的教改亦已認定使用電子科技的能力之必要,且資訊及溝通科技應該在基礎教育的各個年級中、跨學科地使用,讓教學法與科技互相配合。芬蘭政府確保人才不會在起步階段便被單一考試制度所「謀殺」,加上課堂鼓勵創意思維、運用電子科技,為當地的創新科技界持續培育出大量願意跳出固有思維的年輕人才。

在芬蘭,老師並非生產技工,以「產品」(學生)成績評定成就,他們更像人生導師。小學班主任「跟足」學生6年,輔導學習外,更會發掘他們專長並助其建立人生觀。

芬蘭用了逾20年時間落實其全新教育政策與理念,從小開始培育年輕人的專才而非著重考試成績,在締造全新社會價值觀的同時,成就創新科技界提供潛力十足的人才寶庫,當地由教育推動產業發展的方式,值得香港反思及參考。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393990/17%E6%AD%B2%E6%89%8D%E8%80%83%E8%A9%A6%20%E8%8A%AC%E8%98%AD%E6%95%99%E8%82%B2%E7%83%8F%E6%89%98%E9%82%A6

15分鐘快樂競爭  英語途上不分高下

電子學習聯盟與浸信會天虹小學、保良局王賜豪( 田心谷) 小學、林村公立黃福鑾紀念學校和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這4間本地小學聯手,推行「Happy 15」學習獎勵計劃,以多平台電子遊戲Skoolbo激發基層學生學習英語的動力。

與海外連線對戰 自動自覺學英語

「Happy 15」計劃在今年3月至7月期間舉行,集中支援基層家庭兒童的學習需要。Skoolbo系統可按學生的水平,自動分發英語學習任務。與此同時,完成部分基本任務後,老師亦可進一步依據個別學生的進度適度調節、指派相應的進階任務,並針對他們的學習特點「拔尖補底」,透過遊戲程式進行「促進學習的評估」(Assessment for Learning),從而改善教與學的效率。

計劃建議學生每星期使用 4-5 次,每次約 15 – 30 分鐘去完成這些任務,因此名為「Happy 15」。任務可以讓參加者連線對戰,而且不限地點,全世界通行,因此香港的小學生分分鐘可以在Skoolbo上和自己的同學、其他學校的學生同時挑戰任務,甚至「越洋過海」和以英語為母語的英國小學生一分高下。完成任務賺取的遊戲分數除了可以兌換一些虛擬世界的物品如武器和服裝,計劃亦預備了一些現實世界中大人和小朋友也喜歡的獎品,如超市現金劵、主題公園門票、平板電腦等,為基層孩子在努力的過程中送上一點小鼓勵,豐富他們的學習歷程。

浸信會天虹小學一班四年級的同學仔率先試玩,對遊戲的線上對戰功能和充滿速度感的答題方式最為欣賞,有女同學更在短短一晚中已得到七百多分。計劃啟動禮後幾名同學聚首挑戰任務,只見他們專心致志,彈指間便完成不同程度的題目,落手可謂「快、狠、準」!而且小朋友求勝心切,每次任務後也會比較自己和對手的成績,或在休息時間與同學比較分數高低,一旦落後便會自動自覺在下次比試中加快速度,再接再厲挑戰更多任務。同場觀摩的郭怡雅神父紀念學校張作芳校長也感嘆:這正是新一代不用催促的「溫習」。

研究設家長任務 事半功倍

此計劃亦鼓勵家長參與孩子的學習,透過相應的手機應用程式時刻緊貼孩子的學習進度,加以鼓勵及協助。在不久的將來,計劃也希望引入「家長任務」,要求爸爸媽媽需和小朋友一同完成部分任務才能過關,讓他們以積極正面的角色參與小朋友的學習進程,而非單單監督後者完成功課便完事。主辦單位考慮在過關獎品中設有禮券和電器,便是為了吸引家長支持。浸信會天虹小學的朱子穎校長舉例:「很多時候你到冒險樂園一看,玩遊戲機的都是家庭主婦,這是因為他們需要某些作為奬品的電器。那倒不如由我們提供奬品,鼓勵她們用玩遊戲機的時間關心孩子吧。」

不過也有家長希望由主辦機構擔當管理人的角色,在系統設定中控制小朋友上線下線的時間,以免家長與孩子因遊戲時間長短而爭吵,造成親子之間的隔閡。電子學習聯盟亦同意有此需要,將會研究有關功能。

學習與昨日的自己快樂競爭

每天15分鐘,按日計算成效當然不大,但積少成多的效果不容忽視。「短時間內要有大進步當然有困難,但每天進步一點,累積下來便能換來大改進。」電子學習聯盟會長黃岳永指Skoolbo遊戲系統運用適應性學習(Adaptive Learning)的概念,就如同樓梯一樣,系統會在玩家第一次登入後按該次表現設置第一級-基準(Benchmark),其後逐次計算相對於基準的成績改變,「過程其實等同和自己賽跑。」

黃又表示,遊戲現階段雖然只按外國課程內容設計,但主辦單位將於下學年開始之先與本地出版商研究「本土化」遊戲設計,助發展商了解香港學生水平並與現時的英語課程接軌。

 

2016年3月19日星期六

星島日報 《星島電子報》

免 費 程 式 玩 遊 戲 開 心 學 英 文

 

2016年3月18日星期五

蘋果日報 即時新聞 15:10

電子台平助小學生打機學英文 儲分「升呢」換獎品

 

東網 12:45

團體推15分鐘英語學習App 吸引學童學英語

 

2016年3月1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6 互聯網+ Smart World

芬蘭教育模式 孕育「Happy Kids

童年應該是快樂無憂的,但接連出現學生自殺,迫令大家反思到底是甚麼令到孩子走上輕生之路。很多人質疑香港現行的教育制度出現問題,同學們要不斷學習考試技巧,做題目,放學及假日還要補習,只是承受沉重的學習壓力的「讀書機器」。然而,與香港人口差不多的北歐國家芬蘭,同學則享受著沒有功課和補習的無壓力生活。

每3年舉辦一次的學生能力國際評估計劃(PISA)一向被視為未來競爭力較優秀的指標。自2000年該測試舉辦以來,香港的排名雖高,但從來不是被他國參照的目標,最備受東西方教育界推崇的,反而是北歐小國芬蘭。

享受學習樂趣 港可借鏡

原因無他,在香港及新加坡這些高踞首幾名的地區,只有精英學校才會表現良好,芬蘭則可讓全國各地的學校均能取得良好的成績。上月我到芬蘭旅遊,順便參觀了多間小學,親身感受同是學生,兩地之間實是大不相同。

當香港學生日常生活都要家中的「姐姐」幫忙,芬蘭同齡的小朋友已經能在零下10度的氣溫中自己穿衣上學。一般而言,芬蘭的小學生中午便已經「放學」,大部分功課亦已在學校內完成,所以餘下時間可以選擇留在學校參加課外活動,或者乾脆直接回家。

還記得我參觀當天,全校學生一起參與製作舞台劇,每一位小朋友都是滿面笑容,展現了甚麼叫做「Happy Kids」。希望有關當局能參考芬蘭的教育方法,令香港的學生也能享受學習樂趣,成為快樂小孩。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389493/%E8%8A%AC%E8%98%AD%E6%95%99%E8%82%B2%E6%A8%A1%E5%BC%8F%20%E5%AD%95%E8%82%B2%E3%80%8CHappy%20Kids%E3%80%8D

 

2016年3月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互聯網+ Smart World

互聯網平台招聘 大勢所趨

過去十多年,求職市場受到科技影響相當巨大。在八、九十年代,求職必讀報紙的分類廣告。後來互聯網興起, 讀報人士愈來愈少,求職搵工轉網上進行。

不過,我決定另闢蹊徑,利用Facebook招募人才。方法是在自己的fb上載了「招聘啟事」,為手上的項目尋找 CEO、COO和 Sales director。當然,非誠勿擾。

自家fb貼文 尋未來高層
可能有人會認為,fb可招聘一般僱員,但選取年薪動輒百萬的CEO,則未免過於兒戲。對此我有不同看法,除了招聘發放渠道,其他遴選程序如:人事部通過、評審委員會審核等,仍是如常進行。

而且,在fb上載招聘啟事,對僱主及僱員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士合作,事半功倍。已關注我fb的求職者對我本人的工作已有一定了解,而我亦可以從fb中得悉其背景和興趣,對於日後合作更有幫助。

說回我的首次fb招聘,在經過初步篩選後,約5%的人符合我對高層員工的要求,部份人士更是來歐洲及中國(翻牆辛苦了)。餘下95%的人士雖不能勝任現有項目,但其建議亦為我提供其他發展的思路。

總括而言,這次fb招募行動結果相當正面。從報紙到fb,我相信互聯網在人力市場仍大有可為,透過不同網絡平台進行招聘亦會是大勢所趨。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380604/%E9%BB%83%E5%B2%B3%E6%B0%B8%20-%20%E4%BA%92%E8%81%AF%E7%B6%B2%E5%B9%B3%E5%8F%B0%E6%8B%9B%E8%81%98%20%E5%A4%A7%E5%8B%A2%E6%89%80%E8%B6%A8

 

2016年2月23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1 互聯網+ Smart World

耕耘見成果「有機上網」開新篇

經過5年的努力,社企「有機上網」已可算是一個成功的品牌,除了惠及學童,亦改變了電腦生產商、網絡供應商的營商思維,繼而開闢網上學習的模式。那是否代表我們的工作已經完成?當然不是。

推動全港學生 BYOD 上課

教育局於2015/16學年起推行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ITE4),ITE4旨在透過資訊科技來提升學與教的互動經驗,釋放學生的學習能量,估計在2017年,全港1,000間公營學校的課室會建立無線網絡設備,為了達至所有學生可以自攜裝置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上課,不受到家庭財務狀況所影響,可以預期我們在未來24至48個月的工將會相當繁重。

與此同時,我們亦會杜絕電子教學可能出現的負面作用。愈來愈多家長都憂慮電子學習會助長網癮的出現,網絡社交的急速發展,亦令到人們關注如「網上欺凌」、「侵犯私隱」、「人肉搜尋」等不良行為的出現,對子女的成長構成不良影響,這些網上行為問題都需要進行教育及輔導。

與此同時,現有的學習資源仍未可以滿足各方所需,例如為非華語的學童提供其族群語言介面的電腦,或是為等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提供個人化學習軟件,方便學習,融入社區。

可做範疇仍多 冀各界參與

未來需要進一步發展及研究的範疇仍有很多,這既有賴政府在資助和政策上的配合,亦需社會各界通力合作參與,才能確保我們能夠工作順暢,達到真正的有機可以上網,上網便有機會!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375802/%E8%80%95%E8%80%98%E8%A6%8B%E6%88%90%E6%9E%9C%20%E3%80%8C%E6%9C%89%E6%A9%9F%E4%B8%8A%E7%B6%B2%E3%80%8D%E9%96%8B%E6%96%B0%E7%AF%87

 

2016年2月1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互聯網 + Smart World

 

縮窄數碼鴻溝 需跨界別支持

一個理想的社會企業方案,除了可以惠及目標群眾之外,最好是能夠產生跨界別的連鎖效應。這方面,「有機上網」成績相當不俗。

利用資訊科技縮窄數碼鴻溝,透過教育改變跨代貧窮,是我們創立「有機上網」的目標。協助低收入家庭學生在家上網學習說來簡單,但配套工作其實不少,計劃若要順利進行,並非一間社企機構可以達成,而是需要政府以及社會的多方面配合。

回收計劃 義工團隊 企業優惠
除了政府提供的「上網學習計畫」支持外,項目的成功亦要多謝各方持份者幫忙。以電腦為例,除了有機構直接捐贈手提電腦及平板電腦外,更有熱心人士發起二手機及平板回收再用的計劃,將只用了1、2年的平板電腦送到需要的小朋友。多間大學亦發起「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不少大專生以實際行動參興了我們的師友計劃,關心基層兒童。單單是義工團隊,更無償的提供了數以千計小時的幫助。
香港電訊提供了上網優惠價,讓計劃下的家庭以現時每月70元左右,享用一般逾200元的寬頻費用,減輕其經濟壓力。Google、YouTube、微軟亦分別贊助了反轉教室教學新方法以及雲端支援服務。

善用政府資助,配合企業及社會資源,讓服務持續發展,服務更多地區的學童,甚至延伸提供其他相關的服務,產生更大的社會協同效益,正是「有機上網」的成功模式,在此拋磚引玉供有心人士參考。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369457/%E7%B8%AE%E7%AA%84%E6%95%B8%E7%A2%BC%E9%B4%BB%E6%BA%9D%20%E9%9C%80%E8%B7%A8%E7%95%8C%E5%88%A5%E6%94%AF%E6%8C%81

 

2016年2月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互聯網+ Smart World

推數碼共融 政府配合不可少

趁着政府將於2月中向立法會簡介香港數碼共融計劃的發展,我亦乘機回顧一下自己過去5年的工作。

09年我參加港台《窮富翁大作戰》後受到感召,共同創立了「有機上網」,這個社企項目的發展相當依賴於政府的政策和執行力。

記得政府在10年撥款招標推行「上網學習支援計劃」,資助低收入家庭平價買電腦和上網,當時分別由社聯「有機上網」及iProA(互聯網專業協會)有份組成的eInclusion 分區推展計劃,結果2011年廉署調查顯示iProA有濫用公帑並觸犯《防止賄賂條例》之嫌,13年5月起政府終止iProA的合約,由小童群益會接手。

網絡滲透率 升至95%

調查結果至今仍不甚了了,而我卻領教了一場又一場的立法會辯論、看到警方及廉署調查,其間更須致力透過電視、電台及媒體訪問,維持市場對項目的信心,向公眾解釋數碼共融的重要性。

經過了5年努力,我們在沒有超支的情況下,為逾10萬人提拱支援,促使香港網絡滲透率上升。根據聯合國15年調查,香港家庭互聯網滲透率由11年的85%,上升至15年的95%,是全球改進最快的地區之一。但我們也不能鬆懈,每年也有不少新學生需要支援。

除了需要進一步提升滲透率外,我們亦需要為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童提供協助,透過推動怎樣正確地使用互聯網,讓學生的個人質素得以提升。未來工作仍有很多,政府的配合不可或缺。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303377/%E6%8E%A8%E6%95%B8%E7%A2%BC%E5%85%B1%E8%9E%8D%20%E6%94%BF%E5%BA%9C%E9%85%8D%E5%90%88%E4%B8%8D%E5%8F%AF%E5%B0%91

 

2016年1月26 星期二

經濟日報 互聯網+ Smart World A12

天才 + 賭徒 + 夢想家 = SpaceX馬斯

說馬斯(Elon Musk)是天才,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在電子支付仍未大行其道之時,他率先設計了Paypal;其後更是朝超高難度挑戰,創辦了民營太空火箭公司SpaceX,以求達至百萬人移民火星的目標;又成立電動車公司Tesla Motors,策動汽車行業革命。

不過,風光背後的壓力其實不少。過去15年Musk是一個貨真價實的賭徒,在追逐夢想道路上一不小心便會「一鋪清袋」。以SpaceX為例,創立之初便面對波音和洛歇馬丁等巨頭對行業的壟斷,及後雖殺出一條血路,但Falcon 9火箭接連4次試射失敗,弄得他差點破產,幾乎沒錢進行第5次發射,幸而贏得美國太空總署20億美元的國際太空站貨運合約,才為公司解燃眉之急。

去年12月,Falcon 9 成功實現了「載物發射並安全降落」的目標,令大家鬆了一口氣,但幾天前的發射則著陸失敗,不過,火箭還是順利將搭載之Jason-3 衛星成功送入衛星軌道,客戶並無受到影響。馬斯自己倒是處之泰然,還在Twitter上幽默一下。

移民火星計劃 漸獲認同

我翻看馬斯過去十多年的訪問,他曾多次提到認為自己不會成功,但還是決定押上自己所有的積蓄,並從火箭試射失敗中吸取經驗,作為下一輪「豪賭」的資本。

馬斯的移民火星計畫剛剛開始在航天科技界流傳時,人們還都嗤之以鼻,十多年過去,愈來愈多人相信他那海市蜃樓般的夢想將成為現實。正是具備了天才、賭徒和夢想家這三個特質,才塑造出今天的馬斯。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228291/%E5%A4%A9%E6%89%8D-%E8%B3%AD%E5%BE%92-%E5%A4%A2%E6%83%B3%E5%AE%B6-SpaceX%E9%A6%AC%E6%96%AF

 

2016年1月1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互聯網 + Smart World A15

以戰養戰  移民火星非空談

太空探索一向被視為國家實力的證明,冷戰時期美國推出星球大戰計劃以遏制當時對手前蘇聯,到現今中國致力開發載人火箭。這個過去只有以國家資源才能進入的範疇,終於被馬斯 (Elon Musk) 打破遊戲規則。

十多年前,馬斯賣掉親自創辦的PayPal、Zip2之後,他認為「應該幫人類買份保險」,以防萬一地球因故被毁之際,人類仍有一條後路。故在02年成立了SpaceX,最終目的是類似機動戰士高達中的橋段,讓人類可以在其他星球上殖民生存。

SpaceX跳出傳統框架

即使投資逾億美元到SpaceX,在發展太空科技上仍屬杯水車薪,作為創新狂人的他,決定透過以戰養戰汲取經驗,進而跳出傳統太空科技發展框架,達成可持續發展模式。這說來有點玄妙,但曾創業的人士應對此相當熟悉。

SpaceX發展模型大概可分3部份:1. 首先進行概念驗證,以最少的代價建立可攜帶物資飛到太空的交通工具; 2. 提供攜物資到太空的服務,繼續研發及改進;3. 最後達至所訂下目標,令到100萬人可移民火星,而門票費用只需50萬美元。

移民火星聽起來是很瘋狂的計劃,可是馬斯對此相當認真。除了SpaceX研究可重覆使用的火箭,他轄下的兩大企業Tesla Motors研發的高性能電動車,以及SolarCity研究將太陽能轉化為能量,都可以說為了其移民火星計劃作準備。

馬斯曾言:「如果某件事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即使全世界都不站在你這一方,你依然得堅持下去」,讓我們共勉之。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187836/%E4%BB%A5%E6%88%B0%E9%A4%8A%E6%88%B0%20%E7%A7%BB%E6%B0%91%E7%81%AB%E6%98%9F%E9%9D%9E%E7%A9%BA%E8%AB%87

 

2016年1月1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互聯網+  Smart World A11

一顆學習心 網上「精讀」18分鐘

學習是甚麼?是手上有多少證書,考取多少個資格?這當然是學習的一種,不過在科技世界還有各種其他方法,每年舉辦的TED大會便是其中之一。

每年,大會的籌辦單位會邀請各領域的傑出人士,分享他們對世界的見解。過去10年我對教育在科技時代下改變認識,很多都是來自各個嘉賓的演說,例如可汗學院創辦人Salman Khan提出的翻轉課室,以及Sir Ken Robinson談及大數據和學校扼殺學生創意的意見。

專家TED演講 免費收看

TED會將演講上載互聯網,供人們隨時免費收看,我們只需花上18分鐘,便可以從業內精英分享到對行業的嶄新想法。順帶一提,不少重要演講都有中文字幕,不但語言無障礙;更是意簡言精的英語教科書。

創新想法都具有強大的啟發性和感染力,除了可以參與網上討論,與行內專家交換想法外,互聯網上的領域專家(Domain Expert)亦會收集相關題目的訊息、網站及其他可靠資料來源,方便有興趣人士參考。你還可以使用Google找尋,或像我一樣在Amazon直接搜尋和訂購最新出版的書籍刊物,其資料較貼近市場。

中國人有一句老話「做到老,學到老」,不少人老是覺得生活繁忙,實在難以抽出時間上課學習。然而,網絡時代學習資源眾多,更不再有時間限制,實在很難有籍口說自己沒有時間學習。所需要的,只是一顆「學習心」而已。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170493/%E4%B8%80%E9%A1%86%E5%AD%B8%E7%BF%92%E5%BF%83%20%E7%B6%B2%E4%B8%8A%E3%80%8C%E7%B2%BE%E8%AE%80%E3%80%8D18%E5%88%86%E9%90%98

 

2016年1月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互聯網+ Smart World A14

演講吸投資 3分鐘闡述3重㸃

不時有人稱許我的演講,但其實我有一個惡習,便是喜歡「超時」。以前常常想既然自己「有料」,觀眾應該可以容忍,但能夠讓人印象深刻,又不超時,才是真正的厲害。

說到演講,不得不提TED大會,秉持「ideas worth spreading」的精神,每年邀請各領域的傑出人士分享看法。大會其中一大特色,便是「18分鐘原則」。

要在18分鐘內完成演講已相當艱難,但我相信創業者面對的挑戰更大。

擬大綱 充足準備 運用Apps

新創行業有個名詞叫「電梯簡報」(Elevator talk),意指在搭乘升降機的時間內,要向投資者介紹自己的創意和想法。搭乘電梯要多久?我們業內人士估計大約是3分鐘,大約是在環球貿易廣場搭乘107層升降機的時間。

能否成功吸引投資是新創企業成敗的關鍵。曾擔任不少新創企業導師,我建議當大家擬定大綱時,先分成3個重點--「甚麼問題?」「有甚麼解決辦法?」「為甚麼是你?」

時間有限,必須一開始就吸引到對方的注意,取得認同及投入。背後需要充足準備及苦練、道具和展示。

不少Apps應運而生,「PopBoardz」可將PDF檔、圖像、視頻和網站等資料放在同一畫面演示,並隨時改變播放先後次序;「Mindmaps」和 「Perzi」亦不錯。

演講本身就如同一場表演,要成功感染觀眾並不容易。不過,充足準備,加上活用科技,相信可讓聽眾留下深刻印象。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134639/%E9%BB%83%E5%B2%B3%E6%B0%B8%20-%20%E6%BC%94%E8%AC%9B%E5%90%B8%E6%8A%95%E8%B3%87%203%E5%88%86%E9%90%98%E9%97%A1%E8%BF%B03%E9%87%8D%E9%BB%9E

 

2015年12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互聯網+ I Smart World A14

港版「小王子」要用心打造未來

最近看了《小王子》這套法國電影。雖然是法國電影,但有些內容總令人不期然的聯想到香港的「怪獸家長」。

電影選擇了一個小女孩做為主角,她的母親替她嚴格安排了一系列學習課程,以求令她可以進入一流名校,邁向菁英人生,這套做法是否感到似曾相識?在我從事教育工作時,發現每名「成功學生」的背後是密密麻麻的課程安排,更奇怪的是每名家長對此都視作理所當然,少有人提出疑問。

《小王子》內的隱喻眾多,不同人對故事內容有不同的領悟。由《功夫熊貓》導演Mark Osborne執導的電影版,以全書的核心作為電影主題:真正重要的事情要用心去看。大人看不見真正重要的事情,因為他們已經忘了如何用心去看,這又何嘗不是香港現時的情況。

不斷探索新事物
在即將過去的2015,我憑著本心作出重要的決定,放棄了傳統意義上「薪高糧準」的上市公司執行董事職位,選擇自由人的工作模式,以求有更多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例如擔任新創企業及社會企業的導師,幫助年輕創業者尋找方向並加以支持。此在,亦在香港電台擔任《生活黑客》的主持,認識不同的嘉賓給予他們祝福,還打算進一步開拓新媒體的發展。

記得小王子要求飛行員給他畫羊,小王子卻怎樣都不滿意,於是飛行員畫了一個牛皮紙箱,畫了三個透氣孔,跟小王子說,你想要的羊就在裡面,小王子終於滿意了。童心是寶貴的,不要忘記「用心去看」,要不斷探索新事物及新體驗,用想像力打造我們的未來。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119833/%E9%BB%83%E5%B2%B3%E6%B0%B8%20-%20%E6%B8%AF%E7%89%88%E3%80%8C%E5%B0%8F%E7%8E%8B%E5%AD%90%E3%80%8D%20%E8%A6%81%E7%94%A8%E5%BF%83%E6%89%93%E9%80%A0%E6%9C%AA%E4%BE%86

 

2015年12月1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互聯網+ I Smart World A18

fb記錄生活 教主作「示範」

 

大家天天上facebook發文或貼上照片,有沒有想過怎樣才是fb的正確使用方法?不妨參考一下fb教主朱克伯格的做法。

除了利用fb作為個人重大決定的公布平台外(例如捐出99%財產成立慈善基金),雜誌《Fast Company》整理了朱克伯格在fb上的貼文,看看他用fb做甚麼。

「晒」家庭相 表立場談興趣

與一般父母一樣,剛為人父的朱克伯格亦在fb上「晒」女兒的照片。除了家庭生活外,朱克伯格亦籍fb反映其政治立場。9月份印度總理莫迪到訪加州矽谷fb總部,朱克伯格放上其與莫迪的合照之外,還在自己的fb網頁,換上帶有印度國旗顏色濾鏡的大頭貼照,寫上:「我換了我的大頭貼照,以示支持『數碼印度』。」

說到顏色濾鏡,相信大家對fb為了慶祝美國同性婚姻合法化而推出的彩虹濾鏡程式記憶猶新。除了以大頭貼的顏色表明立場外,朱克伯克還貼上數據圖,顯示自2008年以來fb在「LGBT」(Lesbian女同性戀、Gay男同性戀、Bisexual雙性戀,Transgender跨性別) 族群上的增長,寫道今次是美國邁向所有人平等的重要一步,表明他對事件的看法。

現年只有31歲的朱克伯格亦在fb分享自己的興趣,其中電影肯定是其中之一。無論是貼上與《狂野時速七》主角Vin Diesel的合照,高高興興的表示今晚便去捧場,還是被大家發現其是《星球大戰》迷,一早便去瀏覽《星球大戰:原力覺醒》的預告片,還特地留言:「很精彩,我愛《星球大戰》。」

其實,朱克伯格的fb更像一個普通人的戶口,並非如某些公眾人士專注於「抽水」或是打造形象。 在現今的網絡世界,利用社交平台記錄生活點滴,透過其表達立場、與朋友分享成功喜悅亦是不錯的做法,至於可以獲得多少個「讚好」,反而是並非重要。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069682/fb%E8%A8%98%E9%8C%84%E7%94%9F%E6%B4%BB%20%E6%95%99%E4%B8%BB%E4%BD%9C%E3%80%8C%E7%A4%BA%E7%AF%84%E3%80%8D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6 互聯網+l Smart World

fd夢成真 朱克伯格非「大想頭」

 

上周最熱門的新聞,肯定要數剛剛榮升為「老竇」的Facebook創辦人朱克伯格,為了剛出生的女兒,捐出他持有臉書股票的99%(市值450億美元)成立慈善基金,把那些影響孩子發揮潛能的因素消除,讓她「在比我們更美好的世界裏成長」。

一如以往,朱克伯格今次亦是簡單地在自己fb貼上「給我們女兒的一封信」宣布這個決定。信中他提到基金會未來的工作重點是把那些影響孩子發揮潛能的因素消除,像是健康問題與疾病、無法因材施教的制式教育、不穩定的家庭與環境、不公平與充滿歧視的社會,希望能達至激發人類潛能以及促進平等。

fd「轉型」研技術改善生活

創造一個沒有疾病、平等、互相連結的社會,可能有些人會覺得朱克伯格太過「大想頭」,但回想fb的成功,又何嘗不是夢想成真?作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社交平台,現時fb的活躍用戶達15億人,而根據聯合國數字,2015年全球人口為73億人,即約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是fb的用戶,而且還在持續成長中。

近年fb已將目光放在更長遠的發展,包括利用無人機提供網路連接服務、進一步擴展其影響力的同時、努力不懈追求人工智慧、發展虛擬現實 (Virutal Reality)裝置。現在應該是時候停止把fb當作純粹的社群媒體公司來看,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研究中心之一,致力以科技提升人們的生活質素; 而為女兒成立慈善基金,則是從另一個平台實現這個願望。

搞數碼融合 達致美好未來

雖然難以和朱克伯格比較,我在開創有機上網、或是其他鼓勵數碼共融的項目時,亦希望利用科技來提升人們的生活,達至更美好的未來,不少人戲稱我為「Digital Inclusion guy」(數碼融合男),我則會繼續努力來「做好呢份工」!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032747/%E9%BB%83%E5%B2%B3%E6%B0%B8%20-%20fb%E5%A4%A2%E6%88%90%E7%9C%9F%20%E6%9C%B1%E5%85%8B%E4%BC%AF%E6%A0%BC%E9%9D%9E%E3%80%8C%E5%A4%A7%E6%83%B3%E9%A0%AD%E3%80%8D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6 互聯網+ | Smart World

孩子要成長「腦友」不可少


這幾天重溫了《玩轉腦朋友》這齣叫好叫座的電影。製作者彼思動畫貫徹其一貫認真的態度,邀請了專門研究人類情緒的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心理系教授Dacher Keltner博士擔任電影顧問,創作出五位「腦友」。電影的深度和有趣的對白絕對值得一再回味。

所有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快樂成長,但有沒有想過長期處於快樂的狀態,其實是不大正常的?人人都想跟「阿樂(Joy)」做朋友,但阿愁(Sadness),阿燥(Anger),阿憎(Disgust),阿驚(Fear)亦是我們不可或缺的「腦友」。

傷心不是懦弱 有存在必要
《玩》是小女孩Riley成長故事,小孩子的情緒都相當直接簡單,然而隨著成長後要獨立面對問題。當然誰人都希望快樂,但傷心亦有其存在的必要,而後者等同懦弱的說法更只是社會的一種偏見,就如在電影之中,當主角崩潰之際,令人重拾動力不是「阿樂」,反而一直被阿樂排斥的「阿愁」。

成長無小事,Riley在搬屋後因不適應新環境,又驚又燥又憎之下曾想離家出走,但在家人的關懷安慰下打消了這個念頭。戲中Riley抱著爸媽大哭一場發洩後,反而感受到更深層的滿足及幸福。在此亦要讚一句導演Pete Docter的巧思,他將快樂情緒命名為「樂(Joy)」,而人們對幸福的感受,則是由傷心把其他情緒和回憶串連在一起所締造出來的。

這作品最精彩的地方,是小孩和大人各有得著。強烈推薦家長觀看此齣電影,除了娛樂性豐富外,更可以利用劇情來教育小孩子有關情緒控制的意識,名副其實的寓教育於娛樂。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1016154/%E5%AD%A9%E5%AD%90%E8%A6%81%E6%88%90%E9%95%B7%20%E3%80%8C%E8%85%A6%E5%8F%8B%E3%80%8D%E4%B8%8D%E5%8F%AF%E5%B0%91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 A16 互聯網+ | Smart World

政府應如何推動創新科技?

到底「創新科技的發展」是否一定需要「創新及科技局的設立」?我認為這不是一個非黑即白的爭議,問題核心是政府能否具備長遠目光發掘新科技的潛力,加以發掘及開發,引導市場繼續發展。

輸入法面世 官方牽頭成果
國際上有不少政府牽頭推動科技發展的成功例子,如以色列的創新之國(Startup Nation)、韓國首爾的共享城市(Sharing City)。除了這些成功改變國家經濟發展的案例,我們每天使用的中文電腦手寫輸入法,亦可以算是在政府牽頭下發展的產品。

約在廿年前,台灣政府認為應將個人電腦普及到社會各個階層,但並非每一個人都懂拆字或拼音輸入法,自然對電腦全無興趣,商界亦不看好中文電腦市場。有見於此,政府決定發展人工智能的手寫輸入法,廣邀台灣的研究機構及科學家進行研究,用人工智能解決問題。

在研究成功後,台灣政府將成果無償公開,確立行業清晰標準,其後手寫板以及其他不同的中文電腦相關產品相繼湧現,市場的發展前景亦促使更多人才及機構入場,建立了中文電腦發展的生態系統。現時我們手機上的手寫輸入法,也是源自這個成功項目。

盼創科局做到 名副其實
由此可以看到由政府在創科市場所扮演的領導角色--以前瞻性的目光探索發展路向,率先開發具備潛力的市場,再以「拋磚引玉」的方式吸引民間資本加入,功成身退亦不會與民爭利,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然而,要達至此目標,一個令公眾信服的「班底」必不可少。至於剛成立的創新及科技局,我衷心希望其能做到名副其實,而不是淪為一個「派餅仔」的政治利益分配的伎倆。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998971/%E6%94%BF%E5%BA%9C%E6%87%89%E5%A6%82%E4%BD%95%E6%8E%A8%E5%8B%95%E5%89%B5%E6%96%B0%E7%A7%91%E6%8A%80%EF%BC%9F

 

2015年11月17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Smart World

旅遊科技裝備逐個捉 

我一向羨慕以旅遊為工作的朋友,更視此為未來目標之一。如今雖無人贊助,還是趁着秋高氣爽到國外走一圈。更可順便試試各科技產品的實用性。

近期大熱的航拍機或GoPro,我沒有帶,反而買了Olympus鏡頭式相機AIR A01,這是現今最小的可換鏡相機,能用 Wi-Fi或藍牙外接於手機,不帶相機,就能直接用手機拍出高質感照片,一次滿足兩個願望。

這相機可以支援iPhone和Android手機,還可換不同的m43鏡頭,拍攝高清相、影片或高速連拍。我還額外配置兩個鏡頭:Panasonic的LEICA DG SUMMILUX 15mm / F1.7廣角定焦鏡頭,專拍景深照片;45-175mm 變焦鏡頭,專門拍攝我的美麗太座。

航空公司宜供Pocket Wi-Fi

另一裝備是最近似乎沉寂下來的Apple Watch。老實說,旅行中可用它看即時天氣、提供匯率計算、隨時鑑察步行路程和身體狀況,還真是挺方便的。有需要時亦可上網(速度是有點慢)。早前Canalys 發表報告指其4月開賣迄今出貨量約700萬,超越其他所有智慧手錶廠商過去5季出貨量總和,證明市場的確存在。

在「機不離手」的時代,漫遊服務必不可少。相比到埗後在當地購買智能卡,愈來愈多人選擇租用Pocket Wi-Fi。我今次使用了名為Skyroam的新產品,香港買一部 Skyroam Hotspot加3日Day Pass,盛惠800元,單日計價則為8美元一天。

租用Pocket Wi-Fi雖然划算,但又借又還相當麻煩。鑑於漫遊服務對旅客的必要性,航空公司大可提供附加服務,在訂機票時一併提供Pocket Wi-Fi,給旅客在機場「搞掂」租借手續,相信肯定有不少人捧場。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paper.hket.com/article/994206/%E9%BB%83%E5%B2%B3%E6%B0%B8%20-%20%E6%97%85%E9%81%8A%E7%A7%91%E6%8A%80%E8%A3%9D%E5%82%99%E9%80%90%E5%80%8B%E6%8D%89

 

2015年11月10日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Smart World

借鏡以色列 創新之路怎樣走?

香港發展創新科技的歷史其實頗長。當年在科網熱潮之下,首任特區政府便提出數碼港計劃,旨在推動科技發展。但從數碼港到科學園,似乎一直未有成效。

相比之下,人口和香港差不多,但在創新上遠遠拋離香港的以色列,實在有太多值得借鏡。

以色列的成功,其獨有的教育制度及猶太人的文化特質都應記一功。從宗教而生的猶太人學習方法,鼓勵人們要多思考和辯論;全民皆兵的制度令高中畢業生要到軍中磨練三年,進入大學及就職時普遍更為成熟和負責; 而只收取最優秀人才的8,200情報單位,其退役人士更成為科技界爭搶的對象。

人才僅是以色列這個創新之國的其中一部分。為了支持初期高風險的新創及技術研發,促進經濟發展和提供就業機會,以色列經濟部於1974年成立了首席科學家辦公室。

「辦公室」除了資助私人部門成立創業育成機構外,亦直接給予創業人士財務支持。創業人士可到政府申謣85%的創業支緩,以及由創業育成機構提供的兩年期新創企業輔導計畫。新創公司日後若能成功進入市場募資,再逐年提撥3至5%公司營收還予政府,若失敗則毋需歸還。

政府財援 15年萬企業成立

計劃大大減輕了新創公司的入場成本。據調查機構IVC的統計,從1999年至2014年期間,以色列共有10,185間企業成立,其中5,347間仍然營運當中、4,358間失敗收場,而成功募資的企業有480間,佔所有企業4.7%。

以色列的經驗是否適用於香港,是很值得政府研究的項目。要知香港在創新上其實並不特別具備優勢,若還是一拖再拖,很容易就被淘汰。

(中東矽谷‧應用篇)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8a62ede9-f0c3-414e-8749-b6ec1388bd95-904053

 

2015年11月6日 星期五

信報 中環縱橫 I 科網人語 A12

從以色列看香港創新生態系統
提到以色列,很多人都不禁問「人口和香港差不多,為什麼在創新上相距這麼遠?」當然,你也可以列舉以色列和香港的不同,由內至外少說也有好幾十項,但總的來說,香港的客觀環境應該比以色列為佳,那為何一向以人才自傲的香港,欲難與以國比肩?

1948年,以色列從零崛起,對外面對強敵環繞,全民生活在紛擾的戰火之下;在內則欠缺資源,雖然歷史悠久,但戰亂局面令旅遊等產業難以推動。不過,生存催生了創新,在面對生死攸關的局面,政府大力鼓勵人民創新以推動經濟,促使以色列殺出一條生路。

人才是以色列成功的重要因素,從宗教而來的猶太人學習方法,鼓勵人民多思考和辯論,奠定以色列人挑戰困難及創新的基礎。

高中畢業後到軍隊服役磨練,雖然延後了大學畢業間時,但年輕人在選取大學及就職時亦更為成熟專注;而只收取最優秀人才的8200情報單位,其退役人士更成為科技界爭搶的對象。

然而,對於整個創新生態系統而言,人才只是其中一項組成部份。支持初期高風險的新創及技術研發,以促進經濟發展和提供就業機會,是以色列政府的主要政策,該國經濟部為此在1974年成立首席科學家辦公室。「辦公室」除了資助私人部門成立創業育成機構,亦直接給予創業人士財務支持。

全方位財務支援 未怕失敗
「辦公室」會出資85%支持創業人士,創業育成機構則提供為期約兩年的輔導計劃。因此,創業者起步時只須負擔15%資本,日後若成功進入市場募資,再逐年提撥3%到5%公司營運收入償還予政府,倘失敗則毋須歸還。配合鼓勵創新政策,以色列經濟部還成立了非營利機構MATIMOP,專門引介國內外投資機會,促使以色列與國際接軌。

以色列對新創企業一貫抱着「勝固欣然敗亦喜」態度,若成功便有助於創造國內就業機會,即使失敗,其經驗也是一種資源。這種政策成果相當不俗,研究機構IVC統計了1999年至2014年間以色列新創企業的表現,期間有10185間企業成立,其中5347間仍在營運當中,4358間失敗收場,而成功的企業有480間,比例4.7%。

從教育培養人才、政策推動發展、扶育機構輔導、吸引外商投資等,以色列讓創新不只是曇花一現,更加全方位建立了一個創新企業生態系統,成為經濟支柱。香港政府一直高呼要發展創新科技,但從數碼港到科學園都集中在「外觀」之上,給予新創企業的支持亦只有租金優惠或律師費減免,在整體政策及財務上的支援仍然欠奉。

以色列的經驗是否適用香港,這是值得政府研究的項目。香港在創新上其實並不特別具備優勢,若還是一拖再拖,很容易成為被淘汰的一員。

黃岳永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Israeli Startup Success Infographics 1999-2014

Source: http://www.ivc-online.com/Portals/0/RC/Startup%20Success/Israeli%20Startup%20Success%20Infographics%201999-2014.png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article/id/1176847/%E5%BE%9E%E4%BB%A5%E8%89%B2%E5%88%97%E7%9C%8B%E9%A6%99%E6%B8%AF%E5%89%B5%E6%96%B0%E7%94%9F%E6%85%8B%E7%B3%BB%E7%B5%B1

 

2015年11月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5 Smart World

以國軍人「轉戰」科企 創無限商機

到訪新創王國,最為期待的當然是參觀當地創新企業。我們到當地一家由以色列政府開設的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與當地的新創企業CEO見面,而我的第一感覺是:「黑手黨?」

前情報人員設初企 監察俄網絡

這名年約30、渾身散發深不可測氣息的青年,沒有任何廢話便向我們展示在一幅地圖,看圖上閃閃的紅色及綠色光點,他解釋說:「這是一幅顯示莫斯科的即時網絡狀況的地圖,紅色代表那處出現堵塞,綠色則代表順暢,還是閃燈的則顯示數據出現延誤。」

一幅如此具備國家策略重要性的地圖,出現於以色列這個與俄羅斯完全不咬絃的地方,我即時提出疑問:「你是從那裡找到這些大數據的?」CEO亦很老實的回答道:「透過流動裝置上的軟件取得即時數據。」

我心中狂呼「木馬程式?」面上亦即時「O晒嘴」,一間以色列新創企業能輕而易舉的在莫斯科民眾的手機上裝設軟件,監察其應用狀況,這難道不應該是007的橋段?看看CEO的介紹,原來他曾服務以色列「8200部隊」,怪不得了。

因為要打仗,以色列的國防設備十分先進,也非常願意花錢花時間培養人才。被譽為最神秘的8200情報單位,只收取最優秀的高中人才。他們的任務跟國家人民的生死攸關,非常需要特殊的創意與勇氣,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不少人在退役之後會創辦高科技企業,在商界中繼續拼搏。

說到以色列軍隊的創意,不得不提被《時代雜誌》防衛專家評論為歷來最有效的飛彈防禦系統的鐵穹防禦系統。這套可以自動探測來襲火箭,並在數秒內推算火箭落點,發射導彈在空中攔截,亦是出於以色列一名僅得19歲的年輕人之手。所以說,生存是發明的最大動力,年輕人的創意更是不容忽視。

(中東矽谷 . 初創篇)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739ce137-19fc-4ddf-9a2e-d534151f554b-970082?sectionId=001

 

2015年10月30日 星期五

信報 中環縱橫 I 科網人語A10

新創王國:生存是發明最大動力

既然到訪「新創王國」,最為期待的當然是參觀當地的Startup創新企業。我們被帶到由以色列政府開設的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看看當地年輕創業家的工作日常。

雖然是政府設施,但設計絕不老土,反而布置得相當新穎時尚。在一個全玻璃間隔的辦公室坐定後,看著周圍的設施,再看看門外的公共茶水間,似乎咖啡亦相當不錯,正胡思亂想之際,終於見到了一名以色列的新創企業CEO,而我的第一個感覺是:「黑手黨?!」

木馬程式監察俄國網絡交通

不錯,這名年約30歲的青年,絕對沒有常見的宅男感覺,反而看似深不可測的「黑手黨大佬」。沒有任何廢話,「大佬」立時向我們展示一幅莫斯科地圖。圖上亮紅色及綠色光點,「這是一幅顯示莫斯科即時網絡狀況的地圖,紅色代表那處出現交通堵塞,綠色則代表順暢,還在閃燈則是數據出現延誤。」
若我是俄羅斯當局,當然不希望看到一幅如此具備國家策略重要性的地圖,出現在以色列這個不太咬絃的地方。然而,現在真的出現了,第一個問題是這間以色列的私人公司,用什麼手段捕捉到莫斯科以十萬計的即時流動數據,並推算出當地實時交通狀況?

效法猶太人勇於提問的精神,我馬上問道:「你是從哪裏找到這些大數據的?」

「大佬」向我們展示了另一張圖,圖內是莫斯科人使用的流動裝置上常用應用程式。到此我心中已有答案,卻仍忍不住再問:「你從哪裏取得這些數據的?」

「透過流動裝置上的軟件取得即時數據。」「大佬」回答。

我心中即時狂呼:「木馬程式?」,「O晒嘴」的同時又問:「你是在告訴我,我們正在參觀一個間諜企業嗎?」「大佬」此時有點尷尬,只能以公關言辭回應:「對不起,我對此不能作任何評論」。他又介紹,民眾不會留意到有關軟件的裝置,而且不少俄羅斯網絡供應商亦認為,這項發明能更有效地管理網絡交通,並以此為名在用戶裝置上設立有關軟件。

一間以色列新創企業,能輕易地在莫斯科民眾的手機上裝軟件,監察其應用狀況,這應該是007電影的橋段吧。我再看看「大佬」的履歷介紹,原來他曾在以色列的「8200部隊」服役,這個部隊只有最精英的畢業生才可加入:同時由於以色列保安行業研發的新技術和軟件多出自該部隊之手,其在高科技領域也聞名於世。

千萬不要少看年輕人在軍隊內的貢獻,例如被《時代》雜誌防衛專家評為歷來最有效的飛彈防禦措施的Iron Dome 鐵穹防禦系統,可以自動探測來襲火箭,並在數秒內推算火箭落點,再發射導彈在空中攔截,這亦是出自以色列一名年僅19歲的少年之手。如今以色列在全國部署了7套鐵穹系統,連帶高科技警報系統,構成強大防禦力量。

所以說,生存是發明的最大動力,年輕人的創意更是不容忽視。

黃岳永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startupbeat.hkej.com/?p=22915

 

2015年10月20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Smart World

「中東矽谷」以色列 怎科技興國

近期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緊張局勢再度升級,多宗行刺事件導致數十名以色列人死亡和受傷。以巴衝擊及以色列和周邊國家的緊張關係,多年來一直是國際新聞的常客。

但近年以色列見報的已經不一定是壞消息,其科技發展及新創企業愈來愈受到國際關注,連香港首富李嘉誠亦將目光放在有「中東矽谷」之稱的以色列,大力投資當地的高新科技創業公司。

以色列已經成為科技興國的最佳例子,更為譽為新創企業王國,英美的交易所亦紛紛到以色列,希望吸引當地公司去英美上市。以納斯達克交易所為列,目前便有87家以色列新興企業掛牌,數量在北美以外地區僅次於中國。

強敵環伺 成功得來不易

早前筆者隨香港無線科技商會走訪以色列的初創公司,對當地的第一印象,是真的不像是一個科技之都。建築物設計老舊,街上亦不見名車,反而像三四綫的老城市。轉念一想,一個經歷了千年戰火的國家,美觀設計大概是人們最不關心的事項之一。

可能很多人會羨慕以色列的成功,但當以色列人並不容易。來一個小小比較,若不是生於香港,而是生於以色列,那你失業的可能性會高出87%、被監禁的可能會高出2.1倍、賺少了錢的可能會高31%、被謀殺的可能會高89%。當然,這些可能都不會出現,因為幼兒死亡率遠高於香港,你未必有機會經歷這一系列的「可能性」。

以色列是一個小國,人口只有820萬,面積為台灣五分之三,更被強敵環伺。然而面對種種不利環境,它仍能憑藉自己的努力殺出重圍。以色列在希伯來語的意思是「與神角力者」,其名字正好反映其民族性中與天拼搏的不屈精神。我稍後會與大家分享在以色列的所見所聞和感想,希望大家從中能有所得著。

(中東矽谷‧背景篇)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e6eb1534-012f-464e-9811-bb97e7d5a8f1-476928?section=001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2015年10月13日 星期二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Smart World

火星「自救」任務 樂觀尋生機

近日有個笑話,就是地球人要花多少錢來拯救麥迪文?由《雷霆救兵》到《星際效應》再到《火星任務》,麥迪文都逃不出落難被拯救的命運。不過,我覺得《火星任務》中的麥迪文大有進步,因為重點不只是被救,更強調需要自救。

電影改編自Andy Weir所寫的同名小說作品。故事講述火星探索計劃的成員在火星執行任務期間,遇上了大風暴,麥迪文飾演的太空人Mark Watney遇上了意外而未能登上接駁小艇,結果獨自一人留在火星上。今次麥迪文不只是等待救援,他要設法通知NASA他仍生還,更要解決現存食物大概只夠他撐一年,而大空船4年後才抵達的難題。

種馬鈴薯「科技」有根據

一般大空科幻電影所使用的「科技」都是虛構居多,《火星任務》最為吸引人的一點,是Watney所使用的技術很多都是實際存在,或是根據現有知識作出的推斷。例如他計劃在寸草不生的火星種馬鈴薯來維生,可行性是有根據的,在2012年便有發現指火星表面的土壤和夏威夷火成岩風化後的土壤接近,故單從礦物成分來看,火星土壤是適合種植的。

但火星土壤沒水沒細菌,所以Watney要在土壤中加「肥料」,讓細菌可以複製繁衍下去,再考慮到火星無夠厚的大氣與磁場隔絕有害的宇宙射線,和地球的溫度亦不一樣,所以只可以在艙內種馬鈴薯。

除了各項科學知識,我尤其喜愛Watney在電影中展現的性格。在發現自己意外留下後,他並沒有咬牙切齒的悲觀情緒,沮喪了一、兩天後,便樂觀地面對被遺留在火星上的事實,還可以笑說:「好彩我是植物學家。」繼續想方法讓自己生存下去等待救援。這也是現今很多人缺少的特質。當我們在遇到困難時,與其高呼「死啦」,不如保持冷靜,細想自己的優點並尋求解決,才能在困局中找到生機。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142ec584-b7c8-4519-b4b7-359267785710-068985?section=011

 

2015年10月6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6 Smart World

以色列初創蓬勃「長假」是功臣

最近在《Forbes》看到一篇題為「How To Find Your Purpose In Your Twenties」的文章,雖是以美國的年輕人為題,但的確說中了很多廿多歲的人所面臨的困惑,就是不知道想要做甚麼工作,對前途感到恐懼。

香港的年輕人對此應深有同感,雨傘運動的出現可謂當頭棒喝,令到年輕一代徹底反思自己的價值、亦了解掌握自己命運的重要性。在運動發生的一周年,讓我們回想一下年輕人到底有何改變。

這場運動「催」出了香港驚人的科技潛力,群眾在短短數小時內便從網上找到催淚彈應付方法。

其後的佔領運動,學生們除了活用流動科技及網上通訊平台 (如FireChat) 和參與的群眾溝通外,更發展出不少初創公司使用的敏捷靈活新式項目管理模式。

社交媒體亦在這場運動中大放異彩,新思路及新模式相繼出現,主題網站的興起亦豐富了本港文化產業內容。

市場的改變促成新媒體的興起,Facebook及應用程式「17」便鼓勵每個人都成為內容供應者,隨時可以進行現場直播,取代紙媒及電視成為了市民取得最新消息的渠道。

青年兵役後放一年假 尋方向

我近日到訪以色列這個初創企業發展蓬勃的國家,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當地不論男女都需服役,若18歲入伍,一般至22歲退役後都會放自己一年的悠長假期,透過旅行和嘗試新事物來尋找自己的發展方向後,便回校進修裝備自己,這可能亦是當地創新科技如此興盛的原因。

現今年輕人更為自信、或者說不被工作束縛,懂得追求自己的理想,學習和嘗試新事物,不再受社會、家長或政府所設定的既定模式所限制。我想這亦是運動給我們帶來的改變。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 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 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7dc1cad0-5dbb-4df4-8ae3-c8664d310f19-824481?sectionId=001

 

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20 Smart World

IT革新教育 學習如打機升級

試想想,如果你現在還是學生,跟39 個同學坐在教室,發現自己想不通老師這一堂課的內容和概念,你會不會想跟老師說:「暫停,我要想一下」?還是想不通,敢不敢跟老師說「重複再講一次」?

我們認識的教育制度全都大同小異,無論在哪一個國家,都是把同年齡的孩子編成一班,教授同樣內容,希望他們以同一學習速度領會知識及參加考試,再以成績量度孩子的能力。

創辦網上學習網站 「可汗學院」( Khan Academy)的孟加拉裔美國人Salman Khan認為,在這樣的逼迫下,將會形成很多知識上的落差,例如在代數上的小落差可能會阻礙孩子學習乘法,而且一旦錯過,日後就沒有機會再搞清楚;久而久之,孩子成績欠佳,亦會產生自己「不如他人」的感覺。

按自己能力 繪圖知識地圖                 

Khan提倡新的教育方式,是透過軟體、影片、各種練習、以及老師直接的教導,讓孩子把學習過程中累積的落差補回來。舉例,數學科細分為多個部份,從「1+1」開始一直加深內容,同學便如同「打機」一樣,按能力升級,繪畫自己獨一無二的知識地圖。

除了教學影片外,可汗學院的系統會詳細紀錄每一個學生花了多少時間看影片、哪個課程花費較多時間,做錯了哪些題目、還是輕鬆答完晉級。然後分析每一個人在每一項課程上的表現,透過這些班級數據,老師便可清楚了解哪些學生在那一個課程上出現落差,需要老師進一步講解及協助。

我相信無論是老師或家長,都應上網觀看Salman Khan在TED的一場演講(網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TFEUsudhfs),了解其教學模式及理念,相信這會令人對教育重新定義,亦明白到電子教學的重要性。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692ead26-45c7-4fa9-86bb-5939a1278993-732928?section=011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信報 A16 中環縱橫 I 科網人語

用科技為學生「拔尖補底」

現今教育制度是如何評估學生的表現?大部分人都會說根據考試成績。的確,考試可以量化學生表現的方法,但成績一出,一切塵埃落定;若能在課堂上發現同學們的優點及欠缺之處,即時糾正,才是教育的核心所在。

在這問題上,科技為我們找到了解決方法。由孟加拉裔美國人Salman Khan創辦的網上學習網站「可汗學院」( Khan Academy),便透過軟體及教學影片,再加上大數據分析系統來追蹤學生的表現,達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Khan多次表示,創立可汗學院的目的,是希望讓每個人想學什麼,就能學到什麼,而且能用自己的步調學習。若對Khan提倡的新教育平台感興趣,我建議大家可上網觀看他在TED的一場演講(www.youtube.com/watch?v=nTFEUsudhfs)。

我們認識的教育制度,全都大同小異,無論在那一個國家,都是把同年齡的孩子編成一班,教授同樣內容,希望他們以同一種速度學習知識及參加考試,再以成績量度孩子的能力。

在這樣的逼迫下,將會形成很多知識上的落差,例如在代數上的小落差可能會阻礙孩子學習乘法,而且一旦錯過,日後就沒有機會再搞清楚;久而久之,孩子成績欠佳,亦會產生自己「不夠聰明」的感覺。

Khan提倡新的教育方式,是透過軟體、影片、各種練習以及老師直接的教導,讓孩子們能夠對學習過程中累積的落差作出補救。

學數如打機 按能力升級

以數學為例,Khan將課程細分為多個部分,從「1+1」開始一直加深內容,同學便如同「打機」一樣,根據自己的能力升級,開發個人化的知識地圖。

可汗學院的系統會詳細紀錄孩子們的學習歷程,例如一個學生花了多少時間看影片。哪個課程花費較多時間,做錯了哪些題目,都會一一被記錄下來。系統會分析每一名學生在每一項課程上的表現,例如綠色代表沒有問題,紅色代表需要關注,老師便可以透過觀看這些班級數據,清楚了解哪些學生在哪一個課程上出現落差,需要老師進一步講解及協助。

Khan的演說對我們的整個教育理念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們都知道每個人的學習能力及優劣之處各有不同,Khan「發明」的教育平台便是鼓勵個人化的學習模式,聰明的學生可以走得更快、學得更多;即使天資未如他人,亦可以將勤補拙,在老師及家長的協助下趕上進度。

我相信無論是老師或家長,都應該花20分鐘看看這一場演說,這會讓人對教育得到重新定義,亦有助明白到電子教學的重要性。

黃岳永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s://www.google.com.hk/webhp?sourceid=chrome-instant&ion=1&espv=2&ie=UTF-8#q=%E7%94%A8%E7%A7%91%E6%8A%80%E7%82%BA%E5%AD%B8%E7%94%9F%E3%80%8C%E6%8B%94%E5%B0%96%E8%A3%9C%E5%BA%95%E3%80%8D

 

2015年9月15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3 Smart World

科技主導教學 閱報學英文OUT

過去提升學習成績的方法,最為耳熟能詳的應該是讀報紙雜誌和聽電視收音機學英文,長大一點便參加研討會或培訓課程,但容我在此說一句,今時今日這種學習方法已經「OUT」了。

新教育系統 宜簡化登入程序

現今同學們的學習渠道,很多是透過App或社交媒體,而O2O (Online To Offline,即綫上綫下一體化)和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即用戶原創內容)亦愈來愈普及。新的學習模式將衍生不同需求,特別是電腦系統的運用。

事實上,當我們轉型到由學生主導的教育模式時,電腦系統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輔助角色,包括協助老師評估如何給予每一個學生最好的學習支援。因此,我相信目前是重新定義「學習管理系統」的好時機。而且未來香港將有達1000間學校裝置Wi-Fi,開展電子學習,這絕非微不足道的小系統,而是影響教育質素的大項目。

新的教育系統,應一改以往冗長的Login 登入模式,簡化成劃一登入程序,如指紋認證;而學生可透過雲端空間分享筆記、書籤;老師亦可分享學生資料和測試紀錄,以及利用大數據幫助評估學生能力、彌補弱點。

雲端運算外判 IT 服務 趨普及

學校固然可選擇自設支援部門,或聘請技術人員隨時進行支援;但雲端運算及以外判 IT 服務應成為大趨勢。考慮到本港學界將會投資數以十億計的資源於教學系統之內,應足以聘用出色的專業團隊來建立優質系統。此外,我們亦可考慮以地區或聯校模式設置服務支援中心,屆時個別學校系統出現問題時,便可即時提供支援,將整個作業平台進行更新。科技、教育內容及方法均是推行電子教學不可或缺的,亦是電子學習聯盟(Learn.plus) 成立的主因,相信可助業界加快適應「教育2.0」。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93d60257-100a-487b-8c78-625a7f69ccab-741630?section=011

 

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信報 A12 中環縱橫 I 科網人語

新學年建立電子教學平台

剛開始的2015/16學年,多間學校將試行電子教學,參與的學生將愈來愈多。鑑於新的教學模式涉及不同的科技應用和資源需求,由我們資訊科技界及教育界組成的電子學習聯盟,決定推出集合網絡、社交媒體及應用程式的一站式電子教學平台——Learn.plus。

我過去曾指出,在推動電子教學進程方面,香港已走在不少城市之前。然而在網絡系統、教學資源以至教師培訓方面,則只是剛剛開始而已。

須知道當我們的學習模式,由過去大家熟悉的方法,例如在報刊、電視、收音機上學習英文、以及參加研討會和培訓課程,改變為透過流動應用程式(App)和社交媒體學習,O2O (網上網下一體化)和UGC(用戶原創內容)學習亦漸見普及,整個教育系統的需求,亦會與過去截然不同。

Learn.plus的成立目的一如其名字,就是為學習加多一點幫助,透過提供有用的資源,讓電子教學運作得更順暢。該平台將分為三大範疇,包括介紹最新教學模式的學習2.0、專注電子學習資源的教材內容,以及教育系統的後勤科技支援。

當教育由傳統的以老師為中心,改變為由學生作主導的「教育2.0」,上課的模式亦會改變。新模式鼓勵更個人化的學習,同學可以發掘適合自己的學習模式,而非被動地單向接收教學內容。當中使用的教學方法亦與以往不同,包括充分結合網上學習與面對面學習兩者優點的翻轉課堂、離開課室到真正工作場所(如農地)的實驗學習、學習如何取得電腦網路資源並加以應用的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

活用網路資源
這些新的教學方法都需要資源配合。教材方面,隨着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普及下,市民大眾已普遍接受電子書,但學生所用的學習材料,不應局限於PDF格式的電子課本。學校可透過電子媒體和其他工具促進學習,而網上亦有大量免費電子學習資源可供參考,不一定要學校自行開發。

活用科技除有助減少樹木砍伐,適性化學習亦可讓學生只購買自己需要的教材,而非像現在般無止境地購買大量補充練習。不過,在活用網絡及科技之餘,老師亦要確保學生不要上網成癮。

當我們轉型到由學生主導的教育模式,電腦系統將扮演非常重要的輔助角色,包括協助老師評估如何給予每一個學生最好的學習支援。因此,我相信目前是學校更新教育學習系統的適當時間。

新的教育系統,應該一改以往的冗長的密碼模式,簡化為劃一登入程序,例如指紋認證;而學生可透過雲端空間分享筆記、書籤;老師亦可分享學生資料和測試紀錄,以及利用大數據幫助評估學生能力並彌補弱點。當然,學生的私隱亦需要受到更嚴密的保護。

黃岳永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finnews/article/1140498/%E6%96%B0%E5%AD%B8%E5%B9%B4%E5%BB%BA%E7%AB%8B%E9%9B%BB%E5%AD%90%E6%95%99%E5%AD%B8%E5%B9%B3%E5%8F%B0

 

2015年9月8日 星期二

經濟日期 A11 Smart World

案例 + 討論 新平台助eLearning

電子教學﹝eLearning﹞需要甚麼?是網絡系統?教學資源?或者是教師培訓?

這三者都相當重要,但這個市場剛剛開始發展,用家要找到有用的﹝尤其是中文﹞資源不容易,為此eLC 電子學習聯盟決定推出包含網絡、社交媒體及Apps的免費一站式新媒體平台──http://learn.plus 象徵新的學習及成長!

電子教學被稱為「教育2.0」,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便是將傳統教育裏以老師為課堂中心,改變為由學生作為主導,讓學習變得更個人化,發掘適合學生的學習模式,而非被動式單向接收教學內容。

電子教學 學生主導

目前,科技在教育2.0的使用上仍有很大發展空間,例如:

  • 結合網上Youtube學習與面對面學習兩者優點的翻轉課室﹝Flipped Classroom﹞教育模式;
  • 離開課室,到真正的工作場所﹝如農地﹞實習的實驗學習;
  • 學習如何取得電腦網路資源,並加以應用的數位素養﹝Digital Literacy﹞。
  • 需要留意的,是要確保學生不要網絡成癮。

Learn.plus 將會是這些案例的總滙及自由討論區。

與此同時,學校及老師們亦需要尋找適用的教材。部分本地中小學早已用電子教材取代傳統印刷課本授課。然而,學生所用的學習材料,不應僅局限於PDF格式的電子課本,互聯網上有海量的學習資源,學校亦可透過電子媒體和工具促進學習。最重要的一點是,我相信學生應只購買自己需要的教材,進行個人化的學習,發揮所長,而非無止境的購買大量補充練習。

新教學模式及不同的科技應用和資源需求,期望Learn.plus能就此給予家長的,是老師及同業意見和幫助,相信這可讓公眾對這個由科技推動的全新教育方式能有更深入了解。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90ab4b80-b1d2-4f0c-b84b-30692c6583fe-804031?section=011

 

2015年9月2日 星期三
信報 A12 中環縱橫 I 科網人語

新學期:電子教學新紀元

不經不覺暑假已完結,我跟學生一樣對新學期抱着興奮心情,皆因教育局剛公布將於2015/16學年起推行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ITE4),象徵香港的電子教學步入一個新紀元。

一. 學校的資訊科技基礎設施
據教育局的介紹,ITE4旨在透過資訊科技提升學與教的互動經驗,釋放學生的學習能量,讓學生學會學習,迎接數碼年代的各種挑戰和機遇。事實上,經過多年推動,香港的電子學習已走在已發展城市的領先位置。如何解讀這種「領先位置」?我想可以從四方面作出剖析。

基建是推行電子教學不可或缺一環。政府為全港所有公營學校的課室建立無線網絡設備的「Wi-Fi 900計劃」,繼100所學校建立Wi-Fi 設施後,超過400所學校亦將在新學年加入。換言之,在未來幾個月,香港逾半的學校課室都會設有Wi-Fi 。

與此同時,我們亦見到愈來愈多學校實施學生自攜裝置上課 (BYOD),部份學校更是整個級別一起實施。因應電子教學推行而開展的技術支援服務市場亦逐漸成熟,學校已可將有關項目外判,不會對管理構成負擔。

二. 電子教學的內容
教育局早於2012年推出「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畫」(EMADS),但在4月底,教育局曾表示,至今電子書目表中共有28套書,我曾批評這仍遠遠不夠滿足市場所需,但如今情況已有改善。

我很高興見到專注印刷課本的傳統書商決定涉足電子書市場,在主要科目如中、英、數及通識上推出新產品:此外,EMADS計劃下的出版商推出更多新產品,電子書目表亦有所擴增。

三. 提升學校及教師的專業能力
若要促進有效的學與教,老師的專業力量相當重要。很多老師已為此作好準備和試驗教學,並經由網上群組或透過研討會交流經驗。

此外,提供到校支援服務的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CoE」數量,會由12間增至20間,為學校及老師提供專業培訓課程,例如如何實施「翻轉課室」,以滿足學校對推動電子學習的龐大需求。

四. 家長及學生的準備
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大提高人們對「數碼生活」的接受程度,手機及平板電腦已成為生活的一部份,這無疑有助推動電子教學的實施。不過,利用數碼科技發展新的教學法之時,我們不要忘記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同學,例如讀寫障礙或視力有問題的學生; 此外,為減少數碼鴻溝,可讓如有機上網等社企協助有需要的同學。

教育局預計所有學校會在3年後完成裝設無線網絡設備,若沒有如高鐵般延誤,香港於2018年便會全面實施電子教學,很可能是全球首例。

電子教學這場革命已經正式開始,學校、家長、學生以至社會大眾都要做好準備,迎接教育新紀元。

黃岳永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article/id/1134551/%E6%96%B0%E5%AD%B8%E6%9C%9F%EF%BC%9A%E9%9B%BB%E5%AD%90%E6%95%99%E5%AD%B8%E6%96%B0%E7%B4%80%E5%85%83

 

2015年9月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7 Smart World

學習全面電子化 盼2018可達到

自1998年展開第一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以來,至今已經17年。教育局上周公布將於2015/16學年起推行第四個資訊科技教育策略(ITE4),包括在未來幾個月在超過400所學校裝設無線網絡設施,屆時香港將逾半的學校課室設有Wi-Fi 。

港發展領先其他城市

在電子學習上,現階段的香港較其他已發展城市領先。這個領先位置不單是指Wi-Fi網絡這些基礎設施,還涵蓋電子教學課程內容、教師的專業能力、以及家長和學生對此的準備。

以基礎設施為例,除了鋪設Wi-Fi網絡外,多間學校已實施學生自攜裝置 (BYOD)上課;相關技術支援的市場亦趨成熟,讓學校可以將項目外判,減輕管理負擔。

至於課程內容方面,我過去曾批評電子書目表中教材根本不足應付市場所需,但情況已有改善。專注於印刷課本的傳統書商決定涉足電子書市場,推出中、英、數等主要科目的新產品,電子書目表亦有所擴增。
此外,為學校提供到校支援服務的資訊科技教育卓越中心「CoE」,在新學年中數目會由12間增至20間,為學校及老師提供專業培訓課程。很多老師亦已就電子教學作好準備,更經網上群組或透過舉辦研討會交流經驗。

除了政府及業內人士的努力,家長、學生、甚至社會大眾的態度亦起了關鍵作用。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的普及無疑有助推動電子教學的實施,但其他配套的政策亦不可忽略,包括要照顧有特殊學習困難的同學的需要,如讀寫障礙或視力問題;而為減少數碼鴻溝,可讓如有機上網等社企協助有需要的同學。

若沒有如高鐵般出現延誤,香港可望在2018年全面實施電子教學,這很可能是全球首例。電子教學這場革命已經正式開始,我們亦要做好準備以迎接這教育的新紀元。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0f486dcf-613f-4f86-a665-6cebee2c2de0-251212?section=001

201582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6 Smart World

Uber事件 反影各地創新態度

Uber在國際擴張的道路上,不時與政府對簿公堂,但鮮有像香港般,惹起市民強烈反對。警方「拉人封鋪」當天,香港fbUber的「動態消息」洗版,留言清一色表示支持。與其說港人支持Uber與政府對著幹,倒不如說民眾對政府的處理手法感到失望。

每有大型創新公司出現,系統現有經營者肯定會受到衝擊,政府在引入競爭改進服務同時,又要在保護本土經濟及產業上取得平衡,自然萬分小心。且看不同政府有不同反應:

星立法 韓偷蹺 港拉人

新加坡:更改法例配合市場發展。立法管制創新汽車租賃公司如Easy TaxiGrabTaxiUber,透過App叫車的費用需符合規定,並要求他們需交稅及取得營業執照,才可以掛牌上路。

南韓:反對外來者入侵,但對新科技接受良好。首爾市政府去年7月指「Uber違反了韓國相關交通法規」,禁止其營運,但轉頭反影就「偷蹺」推出一款替代Uber的應用程式。

香港:投資推廣署曾大力推介Uber,但一下子又將它定位為非法經營商,市民感受到的不是政府「打擊罪案」的決心,而是對創新科技的拒絕態度及對既得利益者的維護。

我們又來看一看澳洲的啟示:去年12月,悉尼中央商業區有槍手挾持人質,即時撤離的上班族加上市民,令Uber叫車需求突增,駛離該區的車費飆升4倍至100澳元(約570港元)。這個「動態價格」正是Uber最大的戰略武器。該公司開發了利用大數據,分析供求、堵塞而不斷調整的收費模式。事件在Twitter發酵後,4倍的「合理」車資被質疑趁火打劫。

當一個城市的主要運輸系統被單一公司壟斷,而其又不重視法規,將產生嚴重的後果,「進取」的車費僅是其中之一。如何提高收費透明度,同時保持市場競爭,絕對是政府有責。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 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859e1fba-8911-4a5c-8be1-a21d50ecfa00-229840?section=001

 

2015年8月1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Smart World

Google拒絕「慣性」續為創新瘋狂

Google突然宣布重組,成立一間控股公司Alphabet作為上市旗艦,大家耳熟能詳的Google將為Alphabet旗下最大的子公司。

市場不斷揣測公司的深意何在,其實,一向有話直說的Google共同創辦人佩奇﹝Larry Page﹞已經在聲明中說出最大原因:「Google不是一家傳統的企業,我們也從來不想成為僅僅一家傳統企業」。

很多公司在主業務做大之後,一切便以穩定為優先,只要繼續做好本業,便可以錄得增長,對投資者已經算有交待。然後,公司的發展目標逐步變為追求每個季度的業績,可能間中進行一下收購,發掘新市場,順便刺激一下公司股價。

重組給員工空間 向投資者交代
今次重組的決定,足以見這種慣性發展並非Google所願。畢竟創新才是Google的企業精神,佩奇亦明白創新對公司的重要性,今次重組亦是為了給予員工更大發展平台;而將各項業務清晰的劃分,則可讓各方人才投身於自己喜歡的公司之內,繼續開發「旁人認為瘋狂、但我們做起來超級開心的事」。

除了貫切公司理念,Google進化為字母公司,亦可謂是對投資者的一個交代。多年來華爾街常指Google「失驚無神」把大筆錢投進一些回報難料的研究,財務久缺透明度。在重組之後,第四季起Alphabet旗下每項事業,將各自公布本身的財務狀況。即是說,研究的錢還是會花的,但會讓你知道花在甚麼地方,而作為最賺錢的Google,本身的財務狀況將將更加公開透明。

老實說,Google單靠「食老本」也可以保持輝煌,然而,管理層們顯然堅信一刹那光輝不是永恒,毅然變身為字母公司,用行動向大家證明公司一直未忘初衷,不會停下創新的腳步,並會繼續成為孵化人才和創意的土壤。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99152716-c586-4354-bd62-9f54fd2974d0-276698?section=001

 

2015年8月1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Smart World

投身自由工作 3大建議

我們都想做自己的老闆,近年興起的自由工作模式引來不少年輕人追捧。自由工作模式成功個案比比皆是,當然失敗例子亦不少,而且對很多人來說欠安全感和穩定性,並非工作首選。

一人分飾多角 懂分輕重緩急
我認同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自由工作模式,然而,這的確是一個可以考慮的選項。若想在這種工作模式中取得成果,有幾個建議可供大家參考一下。

1. 須掌握不同行業的技巧:與大企業內每人專精單一位置不同,自由工作者要一人分飾多角,掌握自己行業的不同技巧。除了必備的語文能力和表達技巧,如做記者要懂得編輯影片或製片、做市場推廣的要懂會計算帳、做電腦的要學會商貿知識,都是要多多學習才能做好工作。

2. 分清輕重緩急:懂得何謂輕重緩急亦是重要的一環。數碼年代成長的一代習慣同時處理多項工作,但他們很多時不懂得分辨事情的優先順序,最後反而顧此失彼,影響工作的效率成敗。

3. 工作要有系統:不要以為自由身便沒有拘束,為工作訂下紀律其實相當重要。由於須經常變換角色,很多自由工作者在完成一階段的工作後,後續便交由他人處理,因此有必要習慣建立完整的檔案或者系統,確保工作順暢。 而且要知道任何技能都會變得過時,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及維持工作的出色表現。

傳媒、電腦等行業都有很多自由工作者,因電子教學的實施,相信教育界亦會有大量工作機會浮現。在逾千間學校準備加入電子教學的大軍之下,除傳統IT人外,估計具教學經驗及科技知識的電子教學顧問將會有龐大需求。既然自由工作模式已成趨勢,有興趣人士何不趁勢而起,用自己的長處來創造更大的價值。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 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 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3367c9df-0555-45c1-836f-131afcd59fda-609555?section=001

 

2015年8月4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Smart World

突破「三仔」框框 舒適區外尋新路

很多人心目中的穩定工作,是投身大公司,朝九晚五坐在辦公室換取穩定收入,升職加人工後便可以達至「三仔」﹝即屋仔、車仔、老婆仔﹞的人生終極目標。簡單來說,薪酬決定成功,似乎已經是不可改變的價值觀。

然而,我發現很多人的看法正在產生變化,對工作的選擇不再以報酬來決定,而是取決於其能否實現自己的夢想。不少人選擇投身社會企業或自行創業,亦有人放棄傳統的大企業,改以獨立工作者的身份來賺取酬勞。

對於獨立工作者和初創企業的人士而言,一部MacBook、一部智能電話再加一杯Expresso,便已裝備齊全可以即時開工,這種模式促成了新的工作場所形態。近年興起的共用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便打破固定辦公室的工作模式。

共用空間用途廣泛

共用工作空間的理念,是在一個已具備基本辦公室設備的場地上,讓不同職業背景人士或小型初創企業,能夠以較廉價租金共享設施。如Cocoon, BluePrint 或 GoodLab這些共用工作空間,其適用範圍相當廣泛,除了可作為工作場所及與新朋友談創意外,還可以作為時裝表演或是試酒會的場地。

如今以獨立身份或是項目模式工作的,不僅限於年輕人,很多高學歷的人士、甚至曾在大公司工作的僱員,亦選擇了這種新的工作模式,以換取靈活的時間安排、當家做主的感覺和自己給自己當老闆的自豪感,而非一些仍然持保守看法的人士所謂的「失業」。

我相信人生不應該受「三仔」所限,亦不應是人生價值指標。沒有固定工作的「長約」可能令人有點缺乏安全感,但走出舒適區﹝comfort zone﹞,你可能會探索出一條新道路。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 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 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fb67c216-280e-4a79-a223-a48930686859-502659?section=001

 

2015年7月28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Smart World

推動電子學習 學生4大獲益

我最近看了PayPal 創辦人之一、Peter Thiel的著作《From Zero to One》,書中描述的「由零到一」,就是「由無變有」。

「由無變有」採新科技新方法

我在一間歷史悠久的中學任教了廿多年電腦及數學科,五年前開始在校內推行電子教學,可以說完全是「由零到一」。課室由「無科技」變到「有科技」,設WiFi, 學生手上擁有的,是當時還未有學校採用的iPad,一件十分厲害的流動裝置。關鍵在於如何使它成為學習工具。但創新本就不局限於科技,也包括新的做事方法。

還記得實踐電子教學之初,很多人問:電子教學比傳統方法有甚麼優勝之處?花這麼多資源去做,值得嗎? 5年來我們走過許多路,包括:開放電子教學課堂,辦校外工作坊,採用自携裝置 (BYOD),翻轉課堂 (Flipping Classroom),建立開放式學習空間等。今日可以肯定,資訊科技對學習有顯著幫助:

1. 重覆性:當教材數碼化並儲存後,就可隨時搜尋並重複開啟。例如網上教學影片,學生可以重複觀看到明白為止。

2. 延展及延續性:資訊科技延展了獲得知識的途徑,以前是去圖書館,今天可用流動裝置獲取資訊,省時方便。學習不再局限於固定地點,而時隨時隨地,隨心所欲。

3. 協作性:利用現代的學習管理系統,學生在家中可登入系統與同學繼續交流。例如通識科,同學對某一議題的不同觀點,放上網絡後就可多人互相觀摩對話,科技把協作效能倍大了。

4. 學習自主性:網上資訊經整理後變成有系統的學習材料,上載學習平台後學生就可以自行學習,或許這需要老師的提點,但學生在平台自學是有即時回饋,進度是一目了然,自主性及學習動機會比用紙筆為高。可以說,電子學習,是準確地回應 i世代的學習需要。

夏志雄
電子學習聯盟
敎與學組召集人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d3bdfb4a-8cff-4463-85de-29c7f9f93075-035948

 

21 July,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Smart World

傳統與科技 其實可共存

在現今這種不愛手寫愛電腦的年代,紙本筆記簿似乎離我們愈來愈遠,但我認為兩者並不互相排斥,合作反而可取得更大效益。

作為IT人及科技潮流玩家,我在使用最新科技用品上絕對經驗豐富,由第一代PDA的Apple Newton到現今大行其道的iPhone,我都用得不亦樂乎,但這並不妨礙我繼續利用紙筆進行記錄。

親手寫下靈感的那種感覺,是無可取代的。不少舉世的創意,都是從一張白紙開始。對我來說,除了筆記簿外,一張餐紙巾、打印的A3紙,甚至是Dan Ryan’s餐廳的紙枱布,都是創意的好幫手。

紙上記事 數碼化上雲端
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對一些人來說,好的文具相當重要。最近逛了在香港新設的Moleskine專門店,發現這間工業時代已誕生的筆記薄名牌老店亦己開展了它的科技之路,真可謂與時並進。

今次Moleskine是與雲端軟件商Evernote合作,推出紙本與數碼的結合商品。在新技術下,用家可以在紙上盡情寫下創意,然後將紙上的記事轉到雲端的Evernote作保存和管理,把手寫資料數碼化,可說是結合數碼與傳統的經典例子。Evernote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強大的數碼筆記App,用家能在電腦與行動裝置之間同步處理所有記事。還有一點必須提,Evernote是免費的。

不少人都有這個經驗,在辦公室徹夜苦思茫無頭緒,反而在日常生活或旅行中忽然「靈光一閃」取得靈感,這種非綫性的思考方式,正是創意的根本所在。

我們利用紙筆記下靈感,再透過電腦將其加以收集、整理,變成可以實行的創意方案,才是成功的關鍵。傳統和科技其實是可以共存的。

黃岳永
電子學者聯盟 主席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 會長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92a9550a-03d1-4585-8881-9843d82700d3-358088?section=001

 

10 July 2015 星期五

信報 A11 | 中環縱橫 | 黃岳永

讓 LMS 飛越舊時代

當我們在Gmail處理個人電郵、用Google日曆編輯行程、透過iCloud儲存通訊錄時,其實已一腳踏入雲端科技的世界。但在這個「雲世界」中,大部分學校還未離地,仍在使用上世紀古董級別的學習管理系統(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LMS)。

說學校使用的LMS系統屬於「老古董」,並非無的放矢。因為暑假臨近,家長們開始收到學校如雪片飛來的電郵,通知小朋友在假期間的各項安排。我發現這些郵件都會加上附件,家長除要花費大量時間下載,一不留神郵箱更會被「塞爆」。

現時不少學校開始考慮將現有系統升級,Linux系統是其中一個選項,但自行管理伺服器需要相當的技術支援,維護的技術人員亦不容易找。既然過程困難又成本不菲,可以轉而考慮利用各大機構提供的雲端託管(cloud hosting)方案。

選擇雲端 LMS平台時,有幾點需要考慮,例如供應商要有足夠的雲端空間、適用於不同的移動裝置、可與不同來源的學習內容相容。舉例說,Google的Gmail和微軟的Office 365 Exchange這兩個全球最大的電郵系統,便擁有龐大雲端空間,且在香港學界使用完全免費,又適用於所有電腦、平板及手機操作系統。

為配合學習所需,LMS的功能亦需延伸到各種移動裝置,包括電腦、平板及手機,例如容許使用者在裝置上使用相片圖書館、透過YouTube儲存影片、借助DropBox分享資料。

善用這些雲端技術,除了幫助學生發揮更出色的表現,亦可提高學校營運的效率。

善用雲端 溝通更有效率

若是與多人分享檔案,例如學校需要通知家長事宜,分別可以相當驚人。不妨和大家分享一個冷知識,假設學校電郵一個10MB的PPT文件給800名學生家長,將會產生8GB數據流量,足以令服務器「塞車」。

假若利用雲端科技,除有助避免服務器堵塞,亦可令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更有效率,例如在採集家長意見時,老師與其逐一查閱及回覆電郵,倒不如利用Forms.Google.com創建表格,再郵寄連結給家長作直接回應,這樣老師在查看和紀錄時會更為方便,亦避免出現「睇漏眼」情況。

很多人對雲端存取資料的安全性仍有疑慮,擔心資料外洩。然而,自設硬碟儲存資料並非沒有風險,根據我的經驗,學校內儲存了大量學生資料的硬碟,因操勞過度而「死機」的情況,幾乎每兩三年便有一次;而科技的進步令硬碟容量愈來愈大,當100GB的硬碟升級至1T甚至2T容量後,每次「死機」都意味着更多資料流失和更難處理

其實,我們書桌上的電腦,保安水平真的會較國際巨企的電腦數據中心為高嗎?既然我們放心利用雲端科技,在流動裝置查看電郵、存取網頁或更新行事曆,何不放下成見,讓LMS也來一個雲上之旅?

黃岳永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article/id/1094619/%E8%AE%93LMS%E9%A3%9B%E8%B6%8A%E8%88%8A%E6%99%82%E4%BB%A3

 

 

7 July,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6 Smart World

入大學第一堂課 學會學習

又到一年一度放榜時。同學們在鬆一口氣之餘,大多會對未來學習或者前途感到迷茫,學校為了讓學生們得以參考前人經驗,常常邀請社會人士分享感受,所以每年一到放榜的這兩個月,我都會特別忙碌。

在這跟大家分享一個改變了我人生觀的小故事。當我還是大學新鮮人之時,教授給我們的第一堂課,並不是課程內任何一章的知識,而是把我們帶到一個小圖書館,來一次「解謎篇」,探討如何正確及有效地使用圖書館。

教授不諱言,即使是一個小小的圖書館,若不能掌握查找技能來找到自己所需,那麼這圖書館多好都與你無關。當然,我們掌握的技能或許隨著時間流逝及環境變化而過時,但不要緊,當遇到新問題時,大可再找出新的解決方案。

在圖書館找資料如是,學習何嘗不是一樣?只要學會了「學習」這個態度,同學們在畢業後亦可隨時掌握到最新知識和技術,一生受用。尤其如今人手一機一平板,每人掌上都持有一個時常更新、容量無限的圖書館,「學會學習」更形重要,否則多好的科技或資源都於我無用。

使用知識時 多想「為甚麼」
「學會學習」讓人得以精益求精,這是教授教給我的第一堂課,但這只是「初級版」,我們還有更進階的挑戰,就是對知識的使用上,一定要問問自己「為甚麼」。

要知道知識是一把雙刃劍,頂尖的工程師和科學家既可以造福人群,亦可能帶來巨大破壞。曾看過一個相當嚇人的報道,有科學家利用基因工程科技,發明了可抵抗人類免疫系統的流感病毒。從研究角度看,這是不斷學習及挑戰未知領域的一步; 然而,這亦意味這病毒有潛力成為最強人類殺手,還記得1918 年西班牙流感爆發造成約2500萬人死亡嗎?發明這種病毒是否「正確」,大家應該心裏有數。

「學會學習」和多想想「為甚麼」,我相信人生一定可以走得更遠。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http://topick.hket.com/article/642983/%E5%85%A5%E5%A4%A7%E5%AD%B8%E7%AC%AC%E4%B8%80%E5%A0%82%E8%AA%B2%EF%BC%9A%E5%AD%B8%E6%9C%83%E5%AD%B8%E7%BF%92

 

30 June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8 Smart World

學習管理系統 走上雲端更方便

一到暑假,家長便會接到學校如雪片般飛來的電郵,通知小朋友假期間的各項安排,一不留神郵箱便會被大量郵件「塞爆」。原因很簡單,學校的郵件都會加上附件,家長除要花費大量時間下載,郵箱「被爆」亦是平常事。

老實說,對於大部份學校還在使用上世紀古董級別的學習管理系統 (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s,LMS),我真的感覺非常驚訝。現今是雲端時代,學校、老師和家長大可以活用科技,為LMS提升功能。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雲」已經無處不在。例如智能電話內的通訊錄,便是使用了Apple iCloud或Google Doc的服務。

電郵附件下載快 溝通效率高

免費兼功能強大旳Google日歷更是不少人的心頭好;需要分享檔案,可以將文件上傳到Google Docs,再將連結電郵予朋友,方便快捷。

在電郵上加上附件和上傳在雲端供朋友下載,兩者有甚麼分別?若是與多人分享檔案,例如學校有事需要通知家長,差別可以相當驚人。不妨和大家分享一個冷知識,假設學校電郵一個10MB的PPT文件給800名學生家長,將會產生8GB數據流量,足以令服務器「塞車」。

利用雲端科技,除了可以避免服務器堵塞外,亦可令家長與老師之間的溝通更有效率,例如在採集家長意見之時,老師與其逐一查閱回覆電郵,倒不如利用forms.google.com創建表格,再郵寄連結給家長作直接回應,這樣老師在查看和紀錄時會更為方便,亦避免出現「看漏」旳情況。

我們在流動裝置上查看電子郵件、存取網頁或更新行事歷,都是利用雲端科技。既然「雲」已經滲透我們的日常生活,學校何不考慮,讓LMS也來一個雲上之旅?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 主席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c4a8186e-8d94-458b-9b25-5f21b202e06f-434390?section=011

 

19 June 2015 星期五

信報 A14 | 中環縱橫 | 黃岳永

舊限制與新市場

有沒有算過,手機上的應用程式(App)多久會更新一次?

把App推出市場銷售並不等於項目已經完成,其實這只是另一階段的開始。隨着龐大消費群眾的加入,開發商有更多數據來完善程式,同時亦要修正系統內出現的各種錯漏。

消費者大多已習慣手機上的App不時需要更新,亦懶得留意這些軟件的更新頻率。

這是電子產品的市場規則,電子教科書作為一項電子商品,自然亦免不了這個「進化」過程。所以當我聽聞電子教科書同樣要遵循傳統教科書的「五年不改版」要求,真的覺得有點匪夷所思。

五年不改版規定 匪夷所思

「五年不改版」的出現,是教育局希望藉此減輕家長在印刷教科書上的經濟負擔,這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電子教科書這個仍在摸索前進的新市場,產品不可能一開始便完美,而電子產品長達五年完全不更新亦是不可能的事情。

還有一點需要留意,就是電子時代處理資訊的方式。現今世代不少議題都具發展性或仍在轉變過程中,互聯網上的資訊都會隨着事態發展即時更新,在這個大環境下,「五年不改版」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電子教科書市場。當局可以考慮訂立要求或指引,讓電子課本的開發商可以適時補充或更新現有課本內容,這將更切合市場需要。

電子教科書是一項面對群眾的商品(B2C),但這個市場才剛剛開始發展,甚至可說仍在「試用」階段,參與者現僅限於書商和學校(B2B)。

我上周亦在本欄提到,截至目前為止,教育局審核而編制出來的電子書目表(eRTL)只有28套教科書,並不足以應付市場需求。即使教育局表明教師可以選擇非eRTL的教材,但由於市場參與者有限,產品內容不夠公開透明,亦缺乏銷售成績或用家評論可供參考,教師實在很難作出挑選。

須確保電子課本市場透明

有鑑於此,政府除了鼓勵更多開發商加入市場,亦必須確保電子教科書市場公開透明,老師們才可比較各項產品的功能,再因應其校本情況和學生的需要,選出最合適的教材。

培養一個嶄新的市場,政府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除了推動市場發展,亦須就教科書產品的質素把關。在電子教科書上,為防「誤人子弟」,教育局對列於eRTL上的電子課本的要求相當高,除了要符合印刷課本的質素要求,包括要配合課程及確保資料準確,還須利用電子功能的優勢,例如多媒體和互動資源,以增加學與教的效能。

在推動電子學習上,學校除了要準備Wi-FI無線網絡的「硬件」,作為「軟件」的電子教科書更是不可或缺。我們必須仔細培育和小心監察,讓這個新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學生才能夠獲益。

黃岳永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finnews/article/1079982/%E8%88%8A%E9%99%90%E5%88%B6%E8%88%87%E6%96%B0%E5%B8%82%E5%A0%B4

 

16 June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9 Smart World

慎選電子教科書 隨議題更新

有意發展電子教學的學校,在已裝設好Wi-FI無線網絡的「硬件」之後,便要準備軟件。作為學習資源的電子教科書,便是學校必需準備的教學「軟件」之一。

電子教科書是一項面對群眾的商品。然而,這個市場才剛剛開始,參與者現僅限於書商和學校。既然未有龐大消費群體支持,自然不會有銷售成績或用家評論可供參考,作為首批使用者的學校和教師,只有憑藉各書商提供的資料,來決定是否購買。

教局列書目 要求高有保障
有鑑於此,政府必需確保電子教科書市場公開透明,有足夠的產品資料作為參考,老師們才能比較各項產品的功能,再因應其校本情況和學生的需要,選出最合適的教材。

即使可以自行挑選教材,我相信對大部分教師們來說,經教育局審核而編製出來的電子書目表(eRTL)可靠性會更有保障。教育局對列於eRTL上的電子教科書要求相當高,除了要符合印刷課本的質素要求,例如配合課程及資料的準確性外,還須利用電子功能的優勢,如多媒體和互動性的資源,以增加科目學與教的效能。

還有一點需要留意,便是數碼時代處理資訊的方式。現今不少議題都是具發展性或仍在轉變過程中,互聯網上的資訊都會隨着事態發展即時更新,在這個大環境下,「5年不改版」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電子教科書市場。當局可以考慮訂立要求或指引,讓電子教科書的開發商可以適時補充或更新現有課本內容,這將更切合市場需要。

推行電子學習,電子教科書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我們必須仔細培育和小心監察,讓這個新市場能健康有序地發展,學生得以獲益。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 主席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284aeb4b-2df0-49d7-90fb-328e8da1497b-756157?section=011

 

12 June 2015 星期五

信報 A11 科網人語

電子教科書選擇指南

「買書」兩個字說來簡單,其實並不容易。若是閒餘讀物,千挑萬選結果仍然不合心水看不下去,大不了便放棄,但若購買的是教科書,輕則得物無所用,重則影響學習成績,後果可以相當嚴重。一般而言,家長和老師在選擇教科書或輔助教材之時,多是從政府發出的「書單」中挑選,又或者是選擇著名出版社,起碼在質量上有一定保證。

不過,在電子教科書上,政府的電子書目表(eRTL)內的可用書本寥寥可數,著名出版社不參與這個市場,又沒有其他學校的經驗可供參考,那上課要用的「教科書」如何選擇才好?

這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根據政府的Wi-Fi 900計劃,在今年9月開始的新學年,最少有500間公營學校會完成建立Wi-Fi無線網絡,可以正式推行電子教學。教育局早在2012年推出「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劃」(EMADS),但去年公布的首份eRTL僅得16套書;一年過去,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李沙崙4月底表示, 至今eRTL共有28套書,多了12套,但仍遠遠不夠滿足市場所需。

推行電子教學不可能沒有教材,我們亦不能期望在新學年開始時,學校和教師已經自行準備好電子教學的教材。

要知道教師並不是拍攝短片或是編制電子書的專才,他們的工作是篩選市場上的電子書教材,再選擇適合資源以配合教學使用。

無論是編制電子課本、補充練習或是製作多媒體教學內容,都應由專業人士負責。傳統教科書都是由大型出版商負責編制,然而電子教科書由誰負責則仍未明朗。不少曾有意開發電子教科書市場的機構,最終都「打退堂鼓」;而佔據傳統教科書市場的出版商,則不想作出改變,對開發電子書反應冷淡。

教局應透明化 助豐富eRTL

現今eRTL只有28套書,教師們面對最為迫切的問題便是「無書可教」,即使教育局表明教師可以選擇非eRTL的教材,但與其在「書海」中茫無頭緒地找尋合適用書,尤其是大型出版社都沒有加入eRTL市場之時,為安全計,教師一定會偏向選擇eRTL內的書籍。

eRTL是個新市場,我們不能期望會像旅遊一樣,有旅行社或者旅遊網站這些「中間人」幫助消費者篩選及格價,以選出最合適產品,所以,現今首要的工作便是把市場擴大。雖然新的產品需要時間和考驗才能成熟,但市場力量可以幫助我們製作最佳的eRTL。

說到底,電子教科書都是商品的一種,平時我們選購電子產品時,會根據各項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我相信只要政府將其公開及透明化,遊戲規則的改變將會鼓勵更多具潛力的開發機構加入電子教科書市場;家長及老師可以有更多選擇,就不同產品的功能和內容,揀選最合適自己的電子教科書,促進這一新市場的發展。

黃岳永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 會長

http://www1.hkej.com/dailynews/finnews/article/1074943/%E9%9B%BB%E5%AD%90%E6%95%99%E7%A7%91%E6%9B%B8%E9%81%B8%E6%93%87%E6%8C%87%E5%8D%97

 

9 June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Smart World

市場推動電子書 不再「無書教」

政府正式啟動WiFi 900計劃,在今年9月開始的新學年,最少有500間公營學校會完成建立Wi-Fi無線網絡,可以正式推行電子教學。不過,問題來了,上課要用的「教科書」在那兒?

教育局早在2012年推出「電子教科書市場開拓計畫」(EMADS),但去年公布的首份電子書目表(eRTL) 僅得十六套書;據教育局首席教育主任李沙崙4月底透露,至今eRTL共有28套書,與其把焦點放在電子教科書比相同科目的印刷課本便宜,我們應該先想辦法解決更為迫切的「無書可教」問題。

鼓勵機構開發 讓老師選擇
推行電子教學亦不能沒有教材。我們不能期望在新學年開始時,學校和教師已經自行準備好電子教學的教材。

要知道教師並不是拍攝短片或是編製電子書的專才,他們的工作是篩選市場上的教材,再選擇適合資源配合教學使用。

無論是編製電子課本、補充練習或是製作多媒體教學內容,都應由專業人士負責。傳統教科書都是由大型出版商負責編製,然而電子教科書由誰主導則仍未明朗。不少曾有意開發電子教科書市場的機構,最終都打退堂鼓;而有些佔據傳統教科書市場的出版商,則不想作出改變,對推出電子產品反應冷淡。但市場已如箭在弦,一觸即發。

一個新的產品需要時間和考驗才能成熟,電子教科書亦是一樣,但市場力量可以幫助我們製作最佳的eRTL。就如我們選電子產品時,會根據各項功能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我相信只要政府鼓勵具潛力的開發新舊機構加入電子教科書市場,廣集巿場上的產品,並將其功能公開及透明化,家長及老師自然會就產品的功能內容,選擇出最合適自己的電子教科書,促進這新市場的發展。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465f7eb8-d0de-4862-89ee-7db324903488-664264?section=001

 

2 June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Smart World

學校裝設WiFi 招標錦囊 

未來3個學年,將有900多間公營學校在WiFi 900的計劃下,提升校內的無綫網絡基建,實踐電子學習。

預時間測試 選具信譽機構
近來出席不同學校活動時,校長們對此都表現雀躍,但對於如何為項目準備招標,是一個大挑戰。

我綜合了幾位專家的意見而得出的購買錦囊,或可助學校不需再「盲摸摸」。

1. 在無綫網路基地台 (WiFi AP) 上,必須支援採用IEEE 802.11ac的第5代的WiFi (5th Generation of WiFi),產品需附有由通訊事務管理局發出的證書,學校方最好預留時間,測試表現後才決定購買。建議學校應採用一班房一無線接入點 (AP) 的佈局,因為兩個班房共用一隻AP,在WiFi 100實施時已經證實並不可行。

2. 選擇供應商時,宜選具經驗和有信譽的機構,他們應較清楚租賃服務的服務模式。學校亦可參考供應商在WiFi 100計劃中之表現,免所托非人。同時,由於學校是租用網絡服務,切記在招標/邀請報價文件內清楚列明,那些用作拉綫工程的綫是屬於供應商還是學校的,避免不必要的爭拗。

3. 教育局所提供的WiFi規格已能滿足學校的最基本需要,如有特別要求,只須於「用戶要求範本」一項上列明便可。老實說,除非學校對WiFi規格極為理解,否則不建議另定一份與眾不同的WiFi規格。

基建網絡對電子學習非常重要,希望以上的溫馨提示能幫助學校按圖索驥,做好基本把關的角色。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a0e15fdf-ae5d-4b5d-95f6-12a5a48127b8-810557?section=011

 

26 May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5 Smart World

學校採購平板 毋須一步到位

政府終於落實提升全港學校無線網絡基建,從去年為100間公營學校提供資助的WiFi 100 ,發展至逐步覆蓋餘下九百多間公營學校WiFi 900。

而且政府還非常「慷慨」,向學校發出一筆過撥款購置平板電腦,每間學校可以得到的撥款約為7萬元至17萬元不等。以一間每級開立3班電子教學的小學為例,全校18班可獲得合共$69,400的一筆過撥款。若學校想購買40部合適而可靠的平板電腦予全班學生使用,政府的撥款是假設每部電腦僅售$1735。不用我說大家也曉得這個任務真的有點難。

預算不足 難以一人一機

畢竟不是基建項目可以隨時大幅度追加預算,對於如何使用這筆撥款,校長們都感到非常苦惱。千多元一部的「勁平」電腦難找,選擇購買主流的平板電腦,每部平均約3,000元,那手頭上的預算只足夠買廿多部,又未能達至一人一機的理想狀況。

更新快 全購置不划算

我個人意見認為,學校其實無需要一步到位,馬上配置足夠所有學生使用的電腦。預算不足是其一,另一個原因是電腦是一個發展甚快的產品,每6至12個月功能便能更新及提升,加上香港的電子教學正處於試驗階段,實施後約一年左右便進行檢討,現時一口氣購置所有電腦設備,其實並不划算,亦沒有考慮日後可能出現的變化。

其實還有一點,是我相信大部份家長都會為自己的小朋友準備電腦,方便他回家複習或日常學習時使用。

在電子教學的電腦設備上,最終應會實行BYOD (Bring your own device,自攜設備) 的用者自付原則,我相信學校購置的電腦,最主要的功用是借給忘記帶電腦回校的「大頭蝦」上課時使用。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6987bdc7-2648-4515-994d-5c844e54eae3-888676?section=011

 

22 May 2015 星期五

信報 A14 科網人語

WiFi 900 學校購買錦囊

很高興見到政府終於承擔起提升全港學校無線網絡基建的責任,去年成功推出WiFi 100計劃(為100所公營學校提供資助),雖然當中遇到一些問題,但各方積極提供協助下,相信最終能夠解決,這是香港推行電子學習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緊接的WiFi 900(涵蓋其餘900多家學校)將在未來三個學年,分階段提升校內無線網絡基建;按照計劃安排,下一學年會有約400間學校參與,然後300間,最後的200間學校亦應在2017至2018學年實踐全校WiFi覆蓋。

近來出席了不少學校活動,與校長及同工們提及WiFi 900時,他們大多表現雀躍,正積極準備招標或邀請報價文件。

由於大部分學校本身沒有設立「項目管理」這個職位,不容易在極短的時間內準備好相關的招標文件,有見及此,我找了幾位富有經驗的IT專家討論,綜合各方心得和意見,為大家準備了一個實用錦囊,提供一些溫馨提示,希望幫助大家在採購WiFi 900服務及產品時做好基本的把關工作。

須支援5G規格
無線網路基地台(AP)之三點基本要求:必須支援IEEE 802.11ac無線局域網通訊標準,即俗稱的5G(第5代)WiFi;必須附有由通訊事務管理局發出的證書;學校亦最好預留時間測試AP表現,再作出購買決定。

建議一班房一無線接入點(AP)之布局:根據WiFi 100經驗,一個班房一隻AP的布局對WiFi的穩定性十分重要,兩個班房共用一隻AP的布局已經證實是不可行的。

供應商的有關經驗:選擇有經驗和信譽的供應商是極度重要的,而具有WiFi 100或大型系統經驗的供應商,會比較清楚租賃服務模式。學校亦應參考供應商在WiFi 100計劃中之表現。

拉線工程所用的線:招標或邀請報價文件上,須清楚列明用作拉線工程的線是屬於供應商抑或學校,以避免不必要爭拗。因為從租賃服務的角度看,學校方面只是租用一些服務,而不是那些線的擁有者。故學校方面若無清楚註明,供應商理論上是那些線的擁有者。

用戶要求範本:基本上,教育局提供的WiFi規格已能滿足學校的最基本需要。學校如有特別要求,只須在「用戶要求範本」加上自身的要求便可。除非學校對WiFi規格極為理解,否則不建議閉門造車來自行制定一份與眾不同的WiFi規格。

黃岳永
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會長

http://www1.hkej.com/…/WiFi+900%E5%AD%B8%E6%A0%A1%E8%B3%BC%…

 

19 May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5 Smart World

電子書破框框 學習無限擴大

說到電子書,大家認是甚麼樣子的呢?

很多人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在平板電腦上看的書」,而且使用模式和感受應該和傳統書本沒有太大分別,最大的不同可能是一部平板電腦上,可以有儲存很多「本」書,有很多媒體連結。若你也是這樣想的,對不起,這個想法實在太過「out」了。

我一直推廣的電子學習,並非單單是用平板電腦看「書」便了事,而是希望發展出一種以學生為主導的學習模式。我們可以用逛博物館當例子,來分析一下傳統和以學生為主的學習的不同之處。一般來說,當你走進博物館 ,傳統習慣是拿著簡介跟著行,便是完成整個參觀; 但在現今科技下,其實有更有趣的參觀模式。

巴黎畢加索博物館(Musée national Picasso – Paris)新鮮出爐的手機應用程式(App),便給參觀者來一個不一樣的體驗。當你不知從何逛起,只能盯著館方提供的園區地圖茫茫然發楞之時,程式可以因應你的時間興趣,為用家制定適合的參觀路綫。

博物館App導航 自主學習

首先,App可自動找到你在館內的位置,除了提供眼前展品詳細的背景介紹,也提議相關主題的其他作品,鼓勵大家更深入探索。

App還附有超連結,例如維基百科或者其他相關網站,方便參觀者可以隨時跳出展舘框框,在互聯網上查詢感興趣的資料。

整個安排不是讓參觀者「看完就算」,而是要積極參與,發掘自己喜歡的東西,再深入了解分析,讓同學如在一無限大的博物館中,真正達到自主學習。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a1409835-81ac-45e8-bd3f-dc9094150646-190722?section=011

 

12 May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1 Smart World

數據分析學生 告別倒模式教育

香港教育一直被稱之為「倒模式」,顧名思義,一模一樣的課程,生產著一式一樣的學生,再以考試成績區分「優、良、常、可、劣」。然而,這明顯是遺忘了每人都有不同才能的事實,未能適應這個遊戲規則的學生,無論有多麼出眾的才華,都只能說句「抱歉了」。

因材施教說易行難,但現今科技或許可以幫忙一二。在剛剛開幕的米蘭世博,有一個很有趣的「未來食物區(Future Food District)」,這間外表看來普通的大型超市,內裹展示的1500 項產品其實並不簡單。

例如農產品,顧客看到的不僅是一個橙或是一個蘋果,而是它一生的履歷表,屏幕會告訴顧客貨品所有資料,由名稱、品種、栽種方法、生產者、產地地圖、食物的營養價值、甚至從產地運到超市售買的碳足跡。

打造這個展館的義大利設計師Carlo Ratti在訪問中曾言,更多資訊的分享,可以讓人和食物的關係回到過去的誠實以及透明。

的確,對公眾而言,食品的來源更加透明及公開,可以令到消費者有更大的信心。我覺得數據分析的科技,亦一樣適用於教育之上。

找出長處 因材施教

在漫長的學習路上,學生其實累積了大量可以分析的數據:過去完成的功課、在課堂上的表現、各個科目的成績、甚至是曾參與的活動或興趣小組,將這些資料進行分析,可以更準確地評估每一名學生的喜好、學習狀況、能力以及優劣之處。

大部分的學生都不是「瓣瓣掂」,有擅於解決邏輯問題卻拼寫不好的學生;亦有記憶力超群卻不太擅長數學的小朋友,透過數據分析,老師便可以找出學生的長處並實施合適的教育計劃。
在科技世界,老套的倒模式教育絕對不合時宜。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 主席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c6c3fb74-10b9-4e8f-9c23-3df7abba0b54-444522?section=001

 

5 May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Smart World

錯誤使用科技 奧創紀元將至?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704bfd76-cc18-4ef0-a715-d3a49798ff73-647174?section=011

 

28 Apr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5 Smart World

發展電子學習 先打好4基礎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f7fd5472-28e3-42ff-9645-a723fcbb4bc2-082409?sectionId=001

 

21 Apr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2 Smart World

大數據推動 踏入「教育3.0」時代 @ 經濟日報

說教育是隨着時代轉變,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從以往師徒形式的一對一教學,到黑板的出現,令到老師可以同時教授1 0名學生,教育已經出現了重大的變化。

唯一不變的是,這些教育模式中,教師一直是課室的重點。然而,由老師向學生傳遞資訊,只是最基礎的一步,我相信未來的教學取向,將會把課室內老師與學生的角色重新定義。

正如我在前文提到「翻轉課室」的教學模式,教室中的主角便由教師變成學生,學生從單純的被動接收知識,改變為主動學習,但教師是那位幕後的「導演」。新的教學模式令教師在課堂上有更高的自由度,亦有充分時間觀察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視情況給學生個人化的協助及指導。

老師掌握了同學數據並因材施教,是教育利用科技的一種方式。在整個教育系統上,科技可以發揮的空間還有很多。

按地區評分 度身訂造課程

我記得在2 0 1 0年被邀請參觀英國的培生集團(P e a r s o n P L C) 時,看見了一幅令人印象深刻的地圖,是一幅提供多項教育數據的英國地圖,讓人可以隨時查詢英國任何一區、甚至是一條街的學習評分。

P e a r s o n P L C 多年來一直負責英國O L e v e l 及A L e v e l 考試,在教育界地位舉足輕重。參觀時其C E O 便坦言,此舉便是利用科技進一步完善教育政策,為學生度身訂造需要的課程。例如數據顯示某些地區需要提高數學評分,便可以撥出資源配合。

科技改變教育,我視大數據推動的改革為「教育3 . 0」模式,這將會是新時代的開始。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http://www.hket.com/…/316e37f5-dc7f-4bae-9afb-57c713e1234d-…

 

16 Apr 2015 星期四

親子王週刊 Vol.261 Page 4, 8 – 12 & 14

在家備課‧ 堂上討論 翻轉課堂起革命

http://sp.stheadline.com/smartparents/

 

14 Apr 2015 星期二

經濟日報  A14 Smart World

「翻轉課室」教材拍片 回家自學

科技發展迅速, 即使是唸幼稚園的小朋友亦會用i P a d( 或父母的手機)玩遊戲,看童話,在這個大環境下, 用平板電腦取代課本進入教室似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但我認為, 科技帶動的不僅是傳統課本被電子書取代的簡單變化,背後所呈現的是一個新的教學方法— — 翻轉課室( F l i p p i n g C l a s s r o o m )。

「翻轉課室」聽來像是「反轉課室」,有政府官員便曾開玩笑指中文譯名令家長大感憂慮,深恐課室從此秩序大亂。事實上,它與課室秩序無關,而是將課堂教學次序重新設計,提倡將授課環節搬回家, 老師可以先將教材拍成短片放上網,同學便可以在家自行學習和測試自己進度。

老師掌握數據 調整課堂策略

相信大家讀書時都有「聽唔明」、「記不住」、「抄唔切」的經驗, 但老師要「趕堂」,便繼續一直教下去。若然出現上述經驗的範圍在考試時不提問,那便是學生「好彩」;但對於講求邏輯推論的科目如數學,這些「經驗」隨時令學生出現學習斷層,影響可大可小。這亦是傳統教學的不利之處。

科技的進步,提供了解決方法。翻轉教室讓老師透過記錄學生的學習進度,掌握數據後便可以調整課堂策略,例如將教學時間分配至學生較弱的科目或課題,或是將上課時間集中教授艱深課題或進行高階思維的小組討論;而學生自行觀看影片,可以對自己的學習有更大的掌控權,不明白便重複觀看, 毋須因學習較慢而自卑,學習較快的人亦可加速。

隨着1 0 0間學校的課室裝設W i F i 網絡設備,已經有學校開始讓學生B Y O D(自攜設備)上課,還有9 0 0多間學校亦正在這條路上積極追趕,我期望能在不久的未來,見到更多課室會被「翻轉」。

黃岳永

電子學習聯盟主席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aa186cfa-c9f7-4def-abf8-d4d81070e259-849959?section=001

 

Dec 2014 

今日校園 Page 37-38

探討電子教學進程

http://www.ecampustoday.com.hk/book-detail.php?id=2287

 

5 Sep 2014 星期五

信報 科網人語

翻轉課室和教育改革3.0 

http://www.hkej.com/template/dailynews/jsp/detail.jsp?dnews_id=4106&cat_id=4&title_id=711154

 

1 Sep 2014 星期一

e-journal worlddidac Page 25

ELEARNING REVOLUTION IN HONG KONG 

http://ejournal.worlddidac.org/de/profiles/c2d20bb77cde/editions/76ba9b33331504b65732/pages/page/25

 

7 July 2014 星期一

太陽報    大搜查 A20

電子化昂貴家長盼津貼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40707/00410_031.html

 

8 May 2014 星期四

明報    港聞 A6

中小學明年起鋪Wi-Fi   學生自攜板腦

http://news.mingpao.com/20140508/ghb1.htm

 

10 December 2013 星期二

明報 教育 A24

千所中小學3年內鋪 Wi-Fi
教局:5年建電子平台 議員批太久

http://news.mingpao.com/20131210/gfa1.htm

 

星島 教育 F1

全港千校擬五年提升IT基建

http://std.stheadline.com/yesterday/edu/1210go01.html

 

9 December 2013 星期一

明報 教育 A30

教育申半億推電子書   關注團體憂步伐過慢

http://news.mingpao.com/20131209/gfc1.htm

 

星島 教育點評 F1

電子書配套資助「杯水車薪」 

 

無線新聞

時事多面睇

http://news.tvb.com/programmes/closerlook/52a691c26db28c703b000000

 

PCM – 焦點新聞

加強電子書配套 政府向立會申請五千萬撥款

http://pcm.my-magazine.me/main/news/view/4748/general/%E5%8A%A0%E5%BC%B7%E9%9B%BB%E5%AD%90%E6%9B%B8%E9%85%8D%E5%A5%97–%E6%94%BF%E5%BA%9C%E5%90%91%E7%AB%8B%E6%9C%83%E7%94%B3%E8%AB%8B%E4%BA%94%E5%8D%83%E8%90%AC%E6%92%A5%E6%AC%BE

 

6 December 2013 星期五

東方日報   探射燈   A6

電子學習貧富有異 勢現數碼鴻溝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1206/00176_125.html

 

18 October 2013 星期五

www.educationpost.com.hk

學校內人手一機,做得到嗎?

http://www.educationpost.com.hk/zh-hk/resources/education/131018-education-2-11-conference-byod-vs-1-1-computing-vs-it-lab

 

15 October 2013 星期五

今日校園 Vol.178 (p. 16 – 18) Oct 2013

探討數碼教學趨勢研討會 自攜裝置vs一對一數碼教學vs電腦教室

http://www.ecampustoday.com.hk/book-detail.php?id=1954

 

Readiness of eLearning in Hong Kong School 2013

19 June 2013 星期三

am730

A44 新科玩 方兄未哎 – 方保僑

電子學習時代的來臨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9753

 

18 Jun 2013 星期二

PCM Issue 1038 News Headline

PCM Advance P.19-21

「一人一機」未達標現場報道 「一家一網」或終止

香港 eLearning 大倒退

http://pcm.my-magazine.me/main/home/booklist/167

 

12 June 2013 星期三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經濟日報

A15 港聞

逾8成學校 WiFi發展未完善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569b4554-ecdf-4a65-a25b-5d2c5dd2571b-788632

 

Ta Kung Pao 大公報

B07 教育

逾八成學校網絡設備不足

調查指電子教學難推行

http://news.takungpao.com.hk/paper/q/2013/0612/1683649.html

 

Ming Pao 明報

A10 港聞

調查:一成校得一Wi-Fi 點

http://premium.mingpao.com/cfm/mem_Login1.cfm?SuccessUrl=%2Fcfm%2FContent_News%2Ecfm%3FChannel%3Dgb%26Path%3D134472488164%2Fgnc1%2Ecfm

 

Wen Wei Po 文匯報

A20 香港新聞

逾八成課室WiFi未配合電子學習

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6/12/HK1306120047.htm

 

The Sun  太陽報

A13 港聞

80%校園無WiFi阻電子教學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30612/00407_076.html

 

Oriental Daily News 東方日報

A18 港聞

近2萬課室無WiFi 窒礙電子教學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30612/00176_057.html

 

Hong Kong Daily News 新報

A09 港聞

八成受訪學校望電子學習

聯盟促政府全面推行

http://www.hkdailynews.com.hk/news.php?id=286390

 

Sing Tao Education 星島日報

F01 星島教育 教育點評

學校網絡未能配合電子學習

 

11 June, 2013

Now.com 新聞

電子學習聯盟:無線網絡無改善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70388

 

 

5 Mar, 2013

PCM Issue 1023

PCM@Student P.122-123

現場報道 Education 2.9 Conference: 高官議員談電子學習

http://pcm.my-magazine.me/e.Student/

 

27 Feb, 2013

am730 A44

方兄未哎 – 方保僑

重鋪學校網絡 落實一童一機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44015&d=1982

 

25 Feb, 2013

Sky Post 晴報

新聞14

IT天下 莫乃光 立法會議員

迎接電子學習的未來

http://www.skypost.hk/column/%E8%8E%AB%E4%B9%83%E5%85%89/007001004041/%E8%BF%8E%E6%8E%A5%E9%9B%BB%E5%AD%90%E5%AD%B8%E7%BF%92%E7%9A%84%E6%9C%AA%E4%BE%86/79557

 

21 Feb, 2013

Sing Tao Daily 星島日報

星島教育/F01

教局:電子學習重學與教效果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0221go07.html

 

21 Feb, 2013

Ta Kung Pao 大公報

教育/B18

資訊科技津貼去年撥3.2億

http://paper.takungpao.com/html/2013-02/21/content_40_6.htm

 

20 FEB, 2013

推廣電子學習 (PROMOTION OF E-LEARNING) 

https://www.dropbox.com/s/4gfj1tha519subt/20Feb%20%28CM%29%20-%20%E9%9B%BB%E5%AD%90%E5%AD%B8%E7%BF%92%E6%94%AF%E6%8F%B4.wmv

http://youtu.be/Vk2HSYVKHzg

 

電子書出路 

26 July 2012

有線寬頻 i-CABLE‧ Money Cafe‧社會現象

(一)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program_video/index.php?video_id=12132313

(二) http://cablenews.i-cable.com/webapps/program_video/index.php?video_id=12132312

 

Readiness of eLearning in Hong Kong School 2012

June 2012

e-CAMPUS TODAY 今日校園 (Vol.162)

P. 64-65

75% 學校配套不足

電子教學推行受阻

http://www.ecampustoday.com.hk/book.php?mcid=1605&showmctitlename=校園特寫&issueid=162&page=1#1605

 

June 18, 2012

Ming Pao 明報

副刊/世紀(D4)

17800個課室

http://life.mingpao.com/cfm/dailynews3b.cfm?File=20120618/nclvx002/vx002.txt

 

May 29, 2012

PCM Advance (Issue 983)

P.20

七成學校設施落後 

推動電子學習 政府須再撥款

 

May 23, 2012

Now 新聞 . 港聞

電子學習聯盟:學校資訊科技基建不足

【時事全方位:推動電子教科書(一)】有調查顯示,學校資訊科技基建不足,本集時事全方位討論如何推動電子教科書。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34696

http://news.now.com/home/local/player?newsId=34697

 

 

 

 

 

May 22, 2012

China Daily Hong Kong Edition 中國日報

Metro H1

School system ill equipped for e-learning

http://www.chinadailyapac.com/article/school-system-ill-equipped-e-learning

 

Shape Daily 爽報

港聞 V11

電子學習配套未接軌

http://www.sharpdaily.hk/article/news/20120522/92608/

 

Sky Post  晴報

港聞 18

75%上網設備差 學校難推e教學

http://epaper.skypost.hk/fileData/ePapers/20120522/index.html#/18/

 

Apple Daily 蘋果日報

港聞 A18

電子學習欠硬件礙發展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0522/16358226

 

Wen Wei Po 文匯報

文匯教育 A25

電子教學「龜速」網 75%學校無WiFi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5/22/ED1205220001.htm

 

Hong Kong Economic Times  經濟日報

港聞 A27

電子設備落後 4成校龜速上網

僅17%一人一電腦 籲教局完善設備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882b50da-580c-4492-ba25-7bce939c891c-621144

 

Ming Pao 明報

教育 A24

逾七成校無Wi-Fi

團體憂阻電子教學

http://news.mingpao.com/20120522/gfb1.htm

 

Ta Kung Pao 大公報

港聞 . 教育 A13

75%中小學難推電子書

繁體版 http://www.takungpao.com.hk/news/12/05/22/JX-1482293.htm

簡體版 http://www.takungpao.com/edu/content/2012-05/22/content_209331.htm

 

Sun Daily 太陽報

港聞 A19

孤寒政府拖慢電子教學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0522/00410_096.html

 

Oriental Daily News 東方日報

港聞 A20

電子教學欠科技配套

http://orientaldaily.on.cc/cnt/news/20120522/00176_043.html

 

Sing Tao Daily 星島日報

教育 F1

七成學校電子網絡不達標

http://www.singtao.com/archive/fullstory.asp?andor=or&year1=2012&month1=5&day1=22&year2=2012&month2=5&day2=22&category=all&id=20120522g02&keyword1=&keyword2=

 

am730

港聞 P.12

75%學校配套未能支援電子學習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04710&d=1757

Scroll to Top